林業產業是規模最大的綠色經濟體,對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來,我國林業產業更是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精準脫貧、實現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細數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變化:1994年突破千億元,達到1337.5億元;2006年突破1萬億元,達到1.07萬億元;2010年突破2萬億元,達到2.28萬億元;2011年3.06萬億元、2013年4.73萬億元、2014年5.4萬億元、2016年6.49萬億元、2017年7.13萬億元。從百億元到千億元歷時16年,從千億元到1萬億元歷時12年,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歷時4年,從2萬億元到3萬億元僅用了1年時間。此后幾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更是瘋狂增長。2018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7.33萬億元,占全國GDP的8.3%左右。10年前,這個占比為4.6%。而從2019年12月30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獲悉,2019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已達7.56萬億元,進出口貿易額達1600億美元,這意味著林業產業在全國GDP的占比逐年穩固增加的同時,產業發展和生態扶貧成效明顯。
作為綠色屬性強、進入門檻低,產品種類多,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完美結合的高分產業,林業產業依托重大生態工程、林業改革和精準脫貧,綠了荒山,富了鄉親,為大山深處的發展孕育出內生動力。以安徽省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產業為例,因國內產量較少,薄殼山核桃產業在國內消費市場出現巨大空間。據統計,我國年平均進口薄殼山核桃超5萬噸,且僅限于炒果和核仁初級加工包裝銷售。針對目前全國還沒有一個薄殼山核桃食用油加工企業,全椒縣瞄準市場需求,搶抓先機,通過“林果結合、木油結合、良種推廣”等多業態發展,大力發展薄殼山核桃,形成了全國有影響力的地方特色產業。既綠化了荒山,富了鄉村,又建成了木本油料基地,探索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效實現路徑。全椒縣縣委書記朱大綱表示,“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是全椒落實高質量發展在三農領域的重要體現,更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隨著林業產業經濟體的飛速發展,我國把“穩步發展第一產業,優化第二產業結構,快速健康發展第三產業”作為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心任務。加快發展以森林康養、生態文化產業、林業會展為主的林業第三產業,不斷提升以木材及經濟林產品加工業、林產化工業、制漿造紙業為主的林業第二產業發展水平,堅持把提高森林質量作為林業第一產業發展的關鍵。林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品系列化、品牌化發展加快,終端消費品比重大幅提高,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規模以上林業企業大量涌現都意味著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從來不是林業產業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