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時報11月19日報道(記者 趙坤) 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構建起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縣、鄉、村三級林長制體系,推動林長制改革落地落實。
記者:高唐縣林長制改革以來開展了哪些工作?
張穎:一是壓緊壓實責任。高唐縣共設縣級林長4人、鎮級林長44人、村級林長1400人,明確了林長職責、目標任務、責任區域,并在重點區域顯著位置設置林長制公示牌,接受社會監督和評價。
二是把握關鍵重點。著力“增綠”。高唐縣以國土綠化、城鎮園林綠化、鄉村綠化為重點,大力實施綠化提升工程。近年來,全縣新增造林近5萬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1.7%。抓好“護綠”。高唐縣嚴格落實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嚴把林地使用審核審批關,強化日常監測、隱患整治、應急處置,筑牢綠色生態安全屏障。做好“用綠”。高唐縣加快發展林木板材等特色林業經濟,拓展國家生態公園(試點)、中國森林體驗基地——清平森林公園多功能利用空間,培育發展林業觀光、生態休閑、森林康養等新興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三是強化工作保障。高唐縣建立了實時、公開、高效的林業資源信息管理平臺,實行日常巡查、問題督辦、責任落實等一體化管理,加強線上監管、智慧督導。將林長制工作完成情況納入鎮(街)年度考核,同時,實行目標責任追究制。
記者:高唐縣林業生態保護發展有哪些亮點特色?
張穎:一是民間林長助力林長制落實。高唐縣民間活躍著一批“樹經紀”,他們大都從事樹木采伐、買賣或木材經營加工,熟悉當地森林資源分布、了解當地林業產業市場行情。為發揮這一群體作用,高唐縣聘請了20名經驗足、能力強、技術高的“樹經紀”擔任民間林長,負責協助做好全縣森林資源監管工作。
二是發展碳匯經濟培育新動能。高唐縣與中林萬達國際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林業碳匯項目。交易收益后,將以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反哺林業。
三是打造綠色鄉村美麗鄉村。高唐縣結合鄉村振興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以道路林網、水系林網、農田林網為主框架,以海棠、白蠟、法桐為主要苗木,著力推進綠色鄉村建設,形成了“一村一品”種植新格局、“一村一景”亮點新特色。目前,全縣擁有省、市級森林鄉鎮6個、森林村居26個。
記者:高唐縣林長制改革下一步工作重點在哪?
張穎:高唐縣將以更高站位、更強責任、更實措施,推進和落實好林長制改革,努力實現生態受保護、林業增效益、百姓得實惠。
一是依托森林資源,加快林旅融合發展。高唐縣謀劃建設一批具有深厚知青文化、楊樹資源歷史文化的“園中館”,開發培育一批以海棠、櫻花、百草為特色的“園中園”。結合現有森林拓展訓練項目,爭創全省中小學生研學基地。拓寬融資渠道,引入社會資本,著力打造魯西最大康養基地及民俗度假區,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生態康養”的森林旅游綜合體。
二是立足轉型升級,打造板材產業新高地。加強市場交易、交通網絡兩大平臺和生產加工、產業配套、質量檢測三大體系建設,實施樹品牌、創名牌戰略,加快以清平鎮為核心的優質原料林基地發展,帶動全縣四大板材產業園區提檔升級,爭創全國板材加工基地。依托金如意木業等企業,積極拓展國外市場,建設魯西北最大的出口建材中心。
三是突出延鏈強鏈,壯大林產實力。以金秋、冠泉、傲槊等名優有機果品種植基地建設為重點,推動單一果品生產銷售向育苗、生產、儲藏、深加工一體化方向轉變,形成閉合產業鏈條。深入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民”的現代管理模式和“生產+加工+采摘+休閑+娛樂”的生態果園經營模式,大力推廣“林糧”“林藥”“林果”“林菜”等林下種植模式,不斷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經營效益,為林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黑龍江鋪就林區經濟發展高速路
下一篇:河北省探索“白茬山”復綠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