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射陽,無論是國家沿海準備林,還是水上森林公園;無論是鄉間小路,還是村莊社區,都能看到一個個忙碌植樹的身影,他們揮鍬鏟土、挖坑、運苗、培土、澆水,現場一派火熱景象。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藍天。全縣上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全縣新造成片林3600畝,其中凈增2500畝,更新或低效林改造1100畝;森林撫育9500畝;四旁植樹90萬株;新建綠美鄉村17個;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6.43萬畝;新增城市(縣城)和集鎮綠地面積分別達19公頃和10公頃;建設市級林下示范基地2個”目標,全力以赴,爭分奪秒,扎實推進,一幅幅建設綠色射陽、生態射陽的壯美畫卷正鋪展延伸……
漫步日月島,林木青蔥茂盛,草地連綿起伏,“島內一簇簇新綠掛滿枝頭,一朵朵花蕾含苞待放,每天早上來這里走一走,聽聽鳥語,聞聞花香,一天都神清氣爽。”每天都在日月島散步的市民楊靜笑著說。
射陽縣根據環市區高速生態廊道、新洋港河綜合整治、海堤公路綠化提升等生態廊道工程總體規劃,將廊道兩側綠色斑塊同節點綠地等結合起來,做到應綠盡綠,優化樹種結構,做到喬灌結合、落葉與常綠結合、防護與美化結合,豐富綠化層次,形成生態良好、連續貫通、層次感豐富的綠色廊道景觀。依托環市區生態廊道工程,推進水中航道、岸上綠道、景觀通道建設,融合城建、水利、交通、旅游、高效農業、文體等一體的高標桿項目,形成廊道經濟和生態產業鏈。精準摸排新造林和改培林地塊,重點實施日月島水上森林、鶴文化紫薇園、體育森林公園、新洋港景觀綠化提升和環市區生態廊道等5個林業旅游項目,建設耐鹽堿樹種資源苗圃和智能設施育苗基地。充分利用林地資源,通過加大科技支撐和示范推廣力度,大力發展林下套種、套養模式。加大沿河、沿路宜林地段的造林和改培力度,營造生態效益好、經濟價值高,兼具用材、采果或景觀作用的成片林。依托G228打造黃金海岸生態經濟帶,建設以海洋經濟、臨港產業、現代農業、生態旅游為主導的沿海綠色經濟走廊。重點抓好村部公共綠地和沿河、沿路、沿莊、沿田“四沿”植樹綠化,做到應栽盡栽、栽足栽全。結合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重點實施市園林綠化建設考核“口袋公園”、“公園綠地+”提升改造等綠化工程。
“我們嚴把規劃關、苗木關和栽植關,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市場、全方位、立體式把關,為射陽生態建設的宏偉藍圖畫上了濃重的一筆。”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介紹道。嚴把全要素技術保質。射陽縣深化“政府主導、國企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造林機制,進一步推進以國有企業為造林主體的市場化運行模式,切實加強質量管理。針對沿海土壤鹽分重、地下水位高的實際,聘請省林科院、南林大、省市林業局專家,實地制定造林技術規程,選擇造林樹種。采取整理水系、筑壟抬高、施放有機肥、地膜覆蓋等全要素造林技術,根據各地塊實際土壤條件,合理確定苗木品種、苗木規格和栽植密度。
嚴格全流程把關保效。在造林綠化季節,射陽縣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造林現場巡回指導,狠抓造林質量,全面實行全冠栽植,堅決杜絕栽植“截干樹”,嚴格把好苗木關、栽植關,管護實行全流程把關,確保成活率,保證造林效果。
嚴格全市場監管保量。射陽縣對調出調入的木材、苗木及木制品,及時到現場按程序檢疫,堅持采伐上報制度,嚴格監管程序。同時,加大木材市場管理力度,對全縣56個木材收購加工點逐個上門調查,摸清情況,全面整頓木材市場。
“三分靠建設、七分靠養護、十分靠管理。”縣各部門齊心發力,運用千里眼、云計算、大數據積極防火災、蟲害,并強化林木管護,確保“栽一棵活一棵保一棵,造一片活一片綠一片”。
射陽縣運用千里眼防火災,加強高科技應用,充分發揮視頻“千里眼”作用,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火情、上報火情,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手段,切實把已有的地理信息、指揮調度、林火監測、巡護定位等各類輔助支撐系統和業務平臺作用發揮到位。認真貫徹執行新《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方針。嚴格落實責任,廣泛開展宣傳,強化重點林地野外火源管理,積極排查隱患,至目前全縣未發生一起森林火情。
射陽縣積極運用云計算防蟲害,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建立森林病蟲害防治信息系統。特別是加大美國白蛾的防治力度,采取飛防和地面防治相結合的辦法,對全縣主干道兩側、大中型河堤以及規模成片林地進行飛機施藥防治,飛防面積達10.5萬畝,確保美國白蛾得到有效控制。完成測報年度森林病蟲數據的統計和整理,完成越冬代調查,并完善相關臺賬資料。完成縣內美國白蛾二代、三代部分補防工作,保證縣內主干道不發生林業病蟲害的擴散,完成沿省道233林區視頻防控系統建設;購置森林消防車一臺,添置常用基礎消防工具。在S233沿線新建林區視頻監控系統14公里,實現林區視頻全覆蓋,及時捕捉林區動態,進行動態監控。
上一篇:伊春森工集團推進林場振興試點
下一篇:校園里“千年鐵樹”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