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由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漠河林業局前哨、古蓮、金溝等8家林場組成的綠色產業聯盟集中開張,特色餐飲、廣告公司、大型超市、洗車行等13個產業項目集聚在一條街,豐富的業態吸引了旺盛的人氣。
漠河林業局近年通過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打造“一場一品、一場一特色”示范樣板,發展“國營產業聯盟”“旅游服務經濟”“網紅打卡地”,逐漸形成產業矩陣,實現綠色生態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高效發展。
“轉思想、轉思維、轉思路”,正引領著大興安嶺林業集團綠色產業蓬勃發展。各林業局、林業職工,打破產業發展“單打獨斗”思維。阿木爾、漠河、圖強、呼中強強聯合,攜手打造“中國最北森林旅游帶”,與國內多家旅游企業簽訂了《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北部生態旅游融合發展框架合作書》,完善圖強龍江第一灣景區建設項目,阿木爾北極島、薩布素軍馬場提交晉升3A級景區項目,推進呼中小白山景區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逐步形成大興安嶺北部區域一體化旅游發展新格局。
職工不分男女,體制不分公私,規模不分大小,區域不分內外。只要依法依紀依規,就可以放手干事創業、增收致富。這是大興安嶺林業集團遵循的綠色產業發展之道。
8月,加格達奇林業局那都里林場林間草甸上,驢子在午后陽光下悠閑地啃草,森林馬任性地撒歡兒。
那都里林場場長王興發介紹道,2020年,采取“林場+管護站+合作社+職工”模式組建產業聯合體,以林場主營、職工入股、年末分紅方式經營養殖森林馬。目前,聯合體養殖森林馬存欄207匹、驢22頭,預計利潤可達35萬元,年底準備出售50匹森林馬給入股職工分紅,讓職工過個“幸福年”。合作社帶動了加格達奇林業局57名職工參與養馬902匹,市場價值1200余萬元。
張洪祥是韓家園林業局貯木場老職工,在養牛路上悉心摸索。去年,他和老伴兒在放牧、飼養自己家肉牛的同時,辦起了“托牛所”,林業局17名職工群眾400多頭肉牛托付給老張管理,每年“托牛費”收入不菲。
產業興旺,讓古老“黃金驛站”上的十八站林業局煥發出勃勃生機。目前,38類、600余個品種商標注冊“十八驛”品牌,從包裝設計、營銷渠道統一規范。“十八驛”牌大豆油和面粉,在第11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優質產品獎和創意產品獎。
在品牌的帶動下,“礦業、林農北藥產品加工、畜牧養殖、生態旅游和種苗繁育”五大產業茁壯成長,撐起了“企業增收,職工致富”的一片天地。2020年,十八站林業局“五大產業”產值3805萬元,職工年平均增收過萬元。
韓家園林業局以“產業資源共享、加工車間共享、產品品牌共創、綠色產品共銷、優勢互補實現共贏”原則,與森達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探索代工合作、項目合伙等模式,建立利益分配機制,以合同契約保障各方權益,先后與26個單位、16家合作社,180余名林區職工建立合作關系,走山產品精深加工、高端產品路線。
“從共享車間組建至今,已加工堅果、食用菌、森林蔬菜74噸、代用茶80萬盒(袋)、蜂蜜25噸。全局綠色產品加工率達63%,商品率達58%,產品精深加工比例達32%以上,產品附加值平均提高50%以上”。韓家園林業局副局長許宗學介紹。
“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的不干,賠本賺吆喝的不干,職工不受益的不干”。加格達奇林業局按照集團公司綠色產業發展“三不”原則,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牧草經濟、山野菜經濟、森林道地藥材、生態旅游、特色養殖、技能服務經濟六大產業漸成規模。
72萬畝宜牧草場,與長春天怡養殖場、內蒙古銘銳草業簽訂牧草合作協議。林場職工采集老山芹、四葉菜等山野菜,與北京東城簋街餐飲商會研發山野菜菜品,已銷售23.4噸,實現利潤16.95萬元。林業局還建立森林藥材人工種植基地1.8萬畝,野生中藥材種質種源保護培育基地8萬畝,種植金蓮花5500畝。與晶珠藏藥集團、華潤三九藥業等藥企合作開發優勢藥材資源,建設“中國森林藥谷”。
加格達奇林業局規劃實施“一心、兩軸、三環、四區”,打造大興安嶺旅游南部功能區核心旅游目的地及自駕游集散地。今年以來,全局旅游綜合性收入超過60萬元。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產業發展處副處長石雪峰表示,2021年1月-7月末,集團公司林業綠色產業產值達2.12億元。
下一篇:東北林產品交易所即將落戶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