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商洛市全域位于秦嶺腹地,生態區位優勢突出。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來,全市林業部門牢記使命,堅持不懈開展退耕還林還草,生態修復步伐明顯加快,森林覆蓋率持續提升,譜寫了“一江清水永續北上”的新篇章。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任務343.95萬畝,惠及全市40.7萬農戶155.51萬人,兌現政策補助38.12億元,戶均0.94萬元。同時,積極爭取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補植補造、農民技能培訓等配套項目60多個,總投資5.63億元。
堅持退耕還林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實施過程中以發展特色林業產業為突破口,把退耕還林工程與脫貧攻堅緊密相結合,項目安排重點規劃貧困村、貧困戶,按照“整村推進,集中連片”的指導思想,實行大戶帶動戰略,積極支持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退耕還林建設,帶動貧困退耕農戶脫貧致富;充分遵循群眾意愿,因地制宜,以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較好的紅仁核桃、木本中藥材等特色經濟林為主,發展特色產業,促進林農產業結構調整,助力農民脫貧致富。
堅持科學規劃整體流域治理。始終堅持科學務實、突出重點、壓茬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以全市“兩岸三線四區”為重點區域,先后制定了退耕還林總體規劃和鞏固退耕還林專項規劃,統籌推進退耕還林與綠色富民產業發展。以流域為單位、以村為單位,先陡后緩、先重(水土流失嚴重)后輕、先易后難、先川后山,積極倡導規模治理、整體退耕,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
全面夯實管護責任。嚴格按照個人申請、村級上報、鎮辦匯總、縣級設計的流程,根據“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與每個退耕農戶簽訂管護責任合同,建立相應的完善管護機制和獎懲制度。結合退耕還林后續產業農民技能培訓項目,加大技術培訓和指導。推行聯戶經營或進行權益流轉,力爭達到每塊林地有農戶、有專人管護,保證退耕林地發揮應有的效益。
嚴格工程全程管理。始終把工程管理放在首位,不斷規范和強化工程建設各環節管理,確保規范、科學、有序。對后續產業項目,嚴格實行建設項目法人和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和竣工驗收制、財務審計和質量問責制,做到包抓責任、施工方案、招標程序、保障措施、政策兌現、服務指導、安全監管、資料檔案8個到位,確保工程質量。對退耕還林專項資金,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對群眾的現金補助實行“一折通”,直接兌付到群眾手中。對各項資金使用情況,發改、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全程跟蹤監督,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高效。注重整地、種苗、栽植質量和后期管護,大力推行合同育苗、訂單育苗,確保種苗基礎供應。
探索創新注重實效。緊緊圍繞群眾增收、生態改善“雙贏”目標,合理進行植被配置,堅持適地適樹、綜合高效的基礎上,實行喬、灌、草合理搭配,推廣林藥、林草復合間作技術。營造生態經濟兼用樹種,鼓勵引導退耕農戶大力發展核桃、板栗、連翹等具有地方特色、生態經濟兼用價值高的樹種,發展木本藥源基地。推廣應用新技術,加大全市3S矢量化設計系統的應用。作為試點的商洛市商南縣和山陽縣,初步建立縣級數據庫,應用熟練度位居全省前列,實現了有效管控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情況,大大提高了作業設計效率。
社會效益顯著。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改變傳統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大量陡坡耕地退耕,改變了長期以來農村廣種薄收的耕作模式,糧食產量不降反升。解放了農村大量勞動力,為年輕人外出創業提供了便利。特色經濟林基地的建設增加了在家農民就業機會,穩定了農村社會秩序,同時為農民增收開辟新途徑。
生態效益突出。據中科院對商洛“十五”以來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成效的監測顯示,僅2013年全市退耕還林所產生的生態效益,總價值可折合人民幣79.42億元,其中涵養水源價值量25.17億元,保育土壤價值量6.08億元,固碳釋氧價值量15.08億元,林木積累營養物質價值量2.11億元,凈化大氣環境價值量20.32億元,生物多樣性保護9.69億元,森林防護0.97億元。多年來,通過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使全市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高,位居陜西省首位,全市森林覆蓋率由工程實施前1999年的52.4%增長到“十三五”末的69.56%。全市森林蓄積量由工程實施前的2166.7立方米,增長為現在的5200萬立方米。
脫貧效益卓著。充分發揮退耕還林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服務全市大局,加大貧困地區的退耕還林力度,全面實施“雙傾斜”,切實做好生態扶貧工作。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突出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工程化實施相結合,務求造林成效高標準。在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過程中,商洛市大力推廣林藥、林經復合間作等技術,引導群眾在退耕地套種經濟作物,鼓勵引導栽植紅仁核桃、板栗、連翹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有效解決了退耕農戶脫貧增收的問題。全市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惠及貧困戶5.25萬戶14.10萬人,戶均增收2300多元,全市新一輪退耕還林農戶退耕前人均純收入6367.5元,退耕后達到1.2萬元,退耕還林補助兌現資金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為發展脫貧產業提供了重要支撐。
今后,商洛市林業部門將按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和林草“十四五”規劃綱要的要求,總結經驗,開拓創新,鞏固發展退耕還林成果,把退耕還林工程抓實抓好,為商洛林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上一篇:浙江推進林業數字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