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省張家口市把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與修復,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
將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風光無限等資源變成金山銀山,張家口市大力發展體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數據、可再生能源、現代制造、綠色農牧業,六大綠色產業占GDP比重接近50%,生態高顏值與發展高質量齊頭并進。
大力度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夯實首都“兩區”生態底色
張家口市立足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功能定位,大力開展“藍天、碧水、增綠、凈土”四大行動,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支撐和水源涵養能力,第一階段規劃設定的20項具體建設指標,2022年已全部完成。截至2022年底,全市森林面積達到2760萬畝,森林覆蓋率50%,PM2.5平均濃度達到1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持續保持京津冀地區最好水平。
實施“藍天”行動。堅持壓能、減煤、治企、抑塵、控車協同推進,精心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2022年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8位,取得有監測歷史以來最好水平。
實施“碧水”行動。深入鞏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持續推進永定河流域治理,累計完成退減水澆地52.14萬畝,實現地下水采補總體平衡。全市24個入河排污口完成規范化建設,15個國省考河流水質監測斷面和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均達100%。
實施“增綠”行動。堅持高標準設計、超常規推動、高質量建設,實施了歷史上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成效最好的造林綠化工程。2022年完成營造林108.8萬畝,治理退化草原20.7萬畝。2017年以來,累計完成營造林1426.04萬畝,草原生態修復治理154.47萬畝,生態空間進一步擴大。
實施“凈土”行動。深入開展退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全面做好垃圾污水處置工作,扎實推進污染地塊修復利用,覆蓋全市域的4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100%。
高質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生態興市生態強市步伐
今年春節,張家口市崇禮區各大滑雪場游客如織,格外火爆,滑雪愛好者們腳踏雪板暢享滑雪樂趣,三五成群的游客漫步林間雪道,觀雪凇、打雪仗,充滿歡聲笑語。來自北京游客說,“我喜歡滑雪的激情,更喜歡這里滿目的森林和清新的空氣。”2023年春節,張家口市累計接待游客151.71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1.34億元。
圍繞六大綠色主導產業,張家口市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加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生態興市生態強市步伐。
冰雪產業乘勢而上。張家口市成立市縣兩級投資促進局,在北京、上海等地區派駐招商信息員,精準開展冰雪產業鏈招商、產品配套招商。2022年新簽約思安奇冰雪運動裝備制造、青少年國際冰雪學院等冰雪產業項目11項,累計簽約120項、總投資688.61億元。
體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以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為龍頭,堅持體育牽引、文化賦能、旅游帶動發展路徑,充分利用冬奧場館等優質資源,深入推動體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出冬奧冰雪游、草原生態游、紅色研學游等6大主題、20條文化旅游精品線路,2022年圓滿承辦“京張全季體育旅游嘉年華”等系列賽事活動,2023年2月4日,河北省第四屆冰雪運動會在張家口開幕。
大數據產業加速崛起。搶抓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機遇,加快推進懷來國家算力京津冀樞紐起步區建設和張北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16個數據中心項目建成投產。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投入運營,三大運營商直聯北京骨干路由全部建成,入選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重點培育項目13個。
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領跑。統籌推進“三大創新”“四大工程”“五大功能區”,打造首都綠色能源供應基地和冀北清潔能源基地。謀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23個,6個獨立儲能示范項目列入省級規劃,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電化學儲能共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建成全國首個氫能全產業鏈一體化數據采集和監測平臺,并投入運營。
現代制造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以汽車及零部件、煤礦及工程裝備、新能源裝備為重點的現代制造產業,積極打造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2022年,領克汽車張家口工廠生產整車6.3萬臺,沃爾沃汽車發動機制造公司生產汽車發動機20.05萬臺、電動機23.17萬臺。西山、宣化經濟開發區裝備產業基地入選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綠色農牧業高效發展。堅持以水定產、以水定畜,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科技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2022年集中打造了10個綠色農牧產業集群、60個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50個高端精品農產品。
在高質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張家口市還高標準實施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健全完善綠色城鎮體系。突出“暢通、綠色、智慧”,加快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建設,打造網絡化、智能化、低碳化綜合交通體系,2022年新增新能源汽車2452輛,累計達到8606輛,其中運營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達到444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上路數量領跑全國;新改建污水處理廠7座,新建農村廁所2.85萬座,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64萬平方米,新改建農村公路828公里,建成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62個,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不斷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