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綠水青山如何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推進?
日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布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成果——2019年度GEP達2451.3億元。摸清“綠色家底”后,這一公園生態產品價值有望加快轉化:實施生態保護補償,開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挖掘生物基因資源并應用于食品、制藥、園藝等產業……
GEP,通俗講,就是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近年來,這一概念被引入中國,各地特別是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圍繞它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
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兑庖姟诽岢鐾七M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加快完善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著力構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政策制度體系。
“十三五”期間,中國累計完成造林5.45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生態環境質量的不斷增強,為中國實現這一目標奠定了良好的生態條件和資源基礎。
近日,2021中國林草經濟發展博鰲大會在海南舉辦。大會透露,中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已從1994年的1337.5億元上升到2020年的逾7.5萬億元,成為世界林產品生產量、消費量、貿易量最大的國家。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封加平認為,這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力例證。
中國林草經濟的加速發展,使“生態美百姓富”的愿景成為現實?!笆濉逼陂g,各地大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態產業扶貧,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許多地區,油茶、花卉、竹子、森林旅游康養等特色林草產業成為助推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推動生態產品供需有效對接,帶動農村人口就近就地致富,塑造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城鄉區域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地處中國海南五指山深處的黎族村莊番賽村,村民過去砍山開荒種水稻僅能自給,貧困率高達50%。幾年前,當地政府引導村民發展高山云霧茶。這個村黨支部書記王梅珊介紹,村里800多畝茶園畝均年收入達6000元,“政府投資建設的茶廠今年投產。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中國林草經濟的加速發展,將中國消費者對生態產品的需求轉化為供給,形成經濟發展新增長點,讓生態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封加平介紹,中國林草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約有100億畝林地、草地、濕地和沙地,土地資源可觀;約有3.5萬個高等植物種類,有1.2萬種藥用植物,生物資源豐富。此外,中國木材、食用植物油、生物藥品等林產品市場廣闊。
中國林草經濟的加速發展,為培育中國林草戰略性新興產業搭建了大好舞臺。目前,中國已涌現一批林業高新技術,如竹纏繞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生物炭基肥生產技術等,不斷賦能綠色發展。
橡膠樹經過數十年采集,將難以再產出膠乳,之前的命運是成為柴火。20世紀70年代,中國熱科院科研人員運用化學技術,將它們變成制作家具的木材。如今,這個機構的團隊成功攻關第二代橡膠木改性技術,不添加化學制劑,僅通過熱改性技術炭化橡膠木,顯著提高其穩定性和耐腐性。
團隊負責人李家寧介紹,炭化橡膠木的品質已接近中檔熱帶雨林天然硬木,且生產成本較低。橡膠樹是速生人工林木材,供應量穩定,推廣炭化橡膠木將緩解實木家具產業的國內原料緊缺現狀。
中國林草經濟的加速發展,也為加強綠色國際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2021中國林草經濟發展博鰲大會期間,國外與會嘉賓紛紛表示,期待中國分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經驗。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說,林業和草原養殖業既是發展綠色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推動上合組織范圍內疫情后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對確保上合組織各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期待各成員國圍繞相關領域加強合作。
下一篇:10月份全國林業采購經理指數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