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州精河縣是枸杞的天然分布區、原產地。
提起精河枸杞,每年2700小時以上的日照、天山雪融水澆灌、近百年栽培史等,是一些無法繞過的產業核心要素。
當地人稱,精河是最適宜枸杞生長的溫床。作為新疆紅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河縣最具特色的支柱產業之一,記者印象最深的,無疑還是綠色有機標準化種植加工體系建設。
在托里鎮大莊子南村,連片的枸杞基地一眼望不到邊,紅色果實與藍天白云相互映襯,豐收在即的場景令人心動。
頂著烈日,種植大戶陳華敬正在基地忙著修枝、抹芽:“我家共有96畝基地,今年第一茬收獲了20多噸,秋季的收成會比夏季更好。一年下來,純收入能達到二三十萬元。”
精河枸杞迎來豐收季 精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托里鎮是精河枸杞核心種植區。目前,全縣種植面積10.31萬畝,占全疆60%以上,枸杞產值占當地農業總產值18.92%,枸杞畝均純收益超5000元。在博州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來自枸杞的收入達2100元,吸納一二三產就業3.2萬人,精河枸杞產業成為博州獨具特色的主導產業。
“品質好、產值高、前景廣,綠色有機標準化種植是關鍵。”精河縣枸杞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趙玉玲深有感觸地說。
為提高精河枸杞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精河縣積極推行綠色枸杞標準化種植,從源頭控制產品質量,加快推進枸杞產業標準化、規模化、有機化、品牌化,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高標準綠色生產,著力打造全國高端、優質枸杞生產基地。
“我們對枸杞種植示范基地實行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指導、 統一生產管理、統一質量檢測、統一收購銷售等‘五統一’管理,通過建立健全生產記錄,持續著力打造高標準綠色枸杞種植基地。”趙玉玲說。
自家枸杞產量大、品質高,在陳華敬看來,離不開政府統籌管理、專家技術指導等。“近年來,全縣大力推廣枸杞綠色標準化種植,肥料、農藥等都由縣里統一提供,全部達到國家綠色標準。”陳華敬說,“推廣綠色種植,禁止使用除草劑,全部采用人工或機械除草,保證精河枸杞的綠色健康品質,收購價格會更高。”
圍繞提質增效、整形修剪、施藥施肥、病蟲害防控、農藥殘留控制等關鍵環節,精河縣定期組織技術專家,深入示范田開展指導和幫扶。通過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枸杞產量大幅提升。同時,為增加枸杞種植綜合收益,對新種植枸杞全面推行套種模式,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目前,精河制定枸杞地方標準15項、建立32項新技術標準,示范推廣了枸杞無紡布營養杯育苗技術、機械栽苗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整形修剪技術、生物防控技術、烘干制干技術等,全面提升了園區建設的科技內涵,枸杞基地生產裝備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全縣共建成綠色枸杞高標準示范基地3.8萬畝、千畝以上標準化示范園14個,重點打造了從托里鎮到茫丁鄉的30公里集中連片枸杞文化旅游綠色長廊,并成功創建自治區現代農業(枸杞)產業園。
綠色有機種植體系日趨完善,精河枸杞也以其果實鮮紅、粒大飽滿、皮薄肉厚、含糖豐富、口感甘甜、營養及藥用價值高等優勢,贏得了“精河枸杞甲天下”的美譽。
2000年,精河縣成為新疆枸杞集散地,全疆最大的枸杞交易市場建成投用,枸杞深加工興起。2002年,精河枸杞獲國家工商總局原產地證明商標,精河枸杞有了自主品牌,成為中國枸杞種植核心示范區。2021年,獲得歐盟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創建資格。
近年來,全縣秉承“良種良法、良種先行”發展理念,加強良種繁育,年育苗能力3000萬株以上,實現了優質枸杞苗木自給。
隨著種植規模擴大、品質提升,精深加工也逐漸成為枸杞產業發展的重心之一。在天山果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枸杞原漿、枸杞啤酒、枸杞涼茶、枸杞活力飲料、枸杞果汁等各種產品琳瑯滿目。公司總經理張勤介紹,公司擁有1.1萬畝標準化綠色枸杞種植基地,嚴格按照國家綠色標準種植、加工生產。
圍繞枸杞果品深加工率30%以上的目標,精河先后培育38家枸杞深加工企業和合作社,研發枸杞原漿、啤酒、酵素、膠囊等保健、休閑產品40余種,創建了“果生康”“精杞神”等27個品牌,“精河枸杞”區域品牌價值達15.84億元。
趙玉玲介紹,綠色枸杞標準化種植始終是精河枸杞發展的獨特優勢所在。下一步,精河在穩定10萬畝種植規模的基礎上,將著力開展綠色枸杞基地認證和綠色枸杞產品認證,形成以托里鎮為核心、八家戶農場和茫丁鄉為兩翼的枸杞綠色標準化示范區核心種植帶。同時,實行基地種植技術集成與示范,大力推行統一良種供應、水肥管理、病蟲防控、技術指導、機械作業等田間管理模式,快速推進綠色高標準枸杞種植基地建設,力爭未來3年分別建設百畝以上、千畝以上示范基地10個、3個,打造一批枸杞產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樣板。
“目前,圍繞筑牢產業根基、聚焦精深加工、強化科技支撐、錨定綠色安全、厚植品牌優勢、突出文化底蘊,精河正大力實施‘基地穩杞’‘龍頭強杞’‘科技興杞’‘質量保杞’‘品牌立杞’‘文化活杞’等六大工程,讓天山雪水澆灌的精河枸杞魅力更足、魅力更大。”趙玉玲說。
下一篇:甘肅武都:又到花椒豐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