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建了200畝林藥復合種植基地,在林下種植丹參、射干、知母等中藥材。”安徽省宿州市夾溝國有林場負責人說,“從過去的培育苗木到如今的發展林藥,順應了市場變化。”
夾溝國有林場位于宿州市,已有70多年歷史,為皖北生態建設作出了貢獻。伴隨著國有林場轉型,夾溝林場利用七八百畝苗圃地的優勢,一度大力培育鄉土苗木,滿足林場和周邊造林之需。
近些年,苗木市場持續低迷,中藥材市場需求旺盛。林場有資源優勢、周邊有種植傳統,于是,轉型發展的目標選為培育中藥材。
多方考察“選藥”。林場多次派人分赴亳州藥材市場調研、考察,摸清藥材生長習性、適應性及市場前景。到周邊大店、蒿溝、夾溝等多個藥材種植基地,深入田間地頭,觀摩學習藥材種植技術。邀請藥材種植專家前往林場,結合現有林分特征及藥材的適應性、道地性,深入分析研判,逐地塊指導選藥,經過反復比對,篩選出適宜在林下種植的藥材品種。
全程把控“抓藥”。林場積極申請林下中藥材復合種植基地項目。項目落地后,林場成立重點項目領導小組,采取一個項目、一名技術員、一個專班、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統籌抓好藥材栽植質量和進度。
專人負責“育藥”。林場抽調專人負責大棚培育中藥材,并邀請藥材種植專家從整地施肥、種子處理到養護管理全程技術指導。
截至目前,林場共培育射干、知母等中藥材苗木27萬多株,出芽率、合格率均超過90%,長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