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政府印發《意見》提出
以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為目標,實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動國家公園及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
海南省人民政府日前下發《關于加快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以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為目標,實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動國家公園及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打造中國特色國家公園建設“海南樣板”。
《意見》指出,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對特定區域和外圍關聯區實行針對性、差異化的分類彈性管控;全面摸清園區范圍內自然資源資產本底情況,針對典型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主要保護對象開展專項調查與長期動態監測;推動國家公園管理數字化轉型,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建設集多種業務功能于一體的國家公園智慧化管理平臺;將國家公園的天然林全部納入公益林管理,對國家公園內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主要河流的重要水源地實施嚴格保護;開展生態廊道區域修復,提升熱帶雨林生態系統連通性,修復退化河流、濱岸帶等濕地生態系統;穩妥有序推進國家公園人工林、小水電等矛盾沖突調處,科學采取自然恢復或近自然化改造等方式開展生態修復,不斷提升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破解熱帶雨林碎片化問題;建成長臂猿國家保護研究中心,配套建設野外保護研究基地和監測站點;開展雨林、地文、水文等景觀分布調查與稟賦評價,建立重要景觀資源信息檔案;完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跡保護管理設施及標識,科學合理管控各類建設和體驗活動等。
《意見》要求,探索創新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實現路徑,建立與其相銜接的省級財政專項和市縣間橫向等補償機制,充分調動市縣政府參與國家公園保護的積極性;探索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應用于生態保護與生態恢復的具體項目、生態資產與生態產品市場交易等方面,推動形成更多應用范例;加快推進環國家公園旅游公路建設,完善國家公園與環國家公園旅游公路連接線網,有效加強國家公園與濱海區域的銜接;加快推進國家公園入口社區、服務基地、雨林驛站等服務體系建設;利用好優質的自然氣候環境條件,發揮黎族醫藥優勢,打造一批森林康養基地;鼓勵合理利用林下空間、林間空地發展旅居車(房車)營地、帳篷營地等休閑體驗場所;因地制宜建設多功能的自行車道、森林步道等“慢游”生態體驗風景道;加快打造霸王嶺、尖峰嶺、五指山、吊羅山等片區生態體驗精品線路;持續舉辦“雨林與您”體驗活動,打造可持續運營的鄉村文旅業態和國家公園標志性活動品牌;加強自然博物館、宣教展示館、野外宣教點等自然教育場所建設;推進國家公園及周邊村莊規劃編制,加強國家公園社區居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社區建筑風貌整治和環境綜合治理,積極發展綠色建筑,打造“低碳”示范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