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重磅意見支持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旨在形成可復制的經驗。意見出臺后,浙江省探索將共富工坊作為實踐載體,并將其納入“鄉村振興十大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共富工坊超萬家,帶動約50萬人就業。其中,杭州市興隆花卉共富工坊為花卉產業融入共富理念提供了精彩范例。
在工坊領頭人、黨支部書記,杭州七彩園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余小明的帶領下,工坊帶動周邊村社140余人實現穩定就業,工坊成員年總產值近5000萬元,農戶人均月收入增加2000元。近期,《中國花卉報》社記者來到工坊,聆聽了這位“花三代”如何成長為花卉園藝技能大師,以及通過工坊打造共富樣本的動人故事。
從“花三代”到花卉園藝技能大師
余小明目前是杭州市“D類人才”(市級領軍人才)。走進余小明花卉園藝技能大師工作室,滿墻的榮譽證書格外醒目,這些正是他一路成長的見證:國家一級花卉園藝師、國家一級插花花藝師、高級農藝師、杭州市鄉村產業技能大師、浙江省農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杭州工匠學院教授、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導師,以及2022年首屆浙江省新農匠、2023年首屆浙江省鄉村工匠名師、2023年浙江工匠、2023年“上城工匠”等稱號,可謂碩果累累。
從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成長為農業企業負責人并收獲諸多榮譽,余小明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創業之路。他自稱“花三代”,1990年初中畢業后開始創業,最初在建筑行業從一名粉刷匠做起,逐步成長為技術員、項目經理、工程師,后因祖上兩代均從事花卉種植而選擇回歸本行,如今已在花卉行業深耕30余年。“建筑行業的工作經歷培養了我很強的動手能力,回歸花卉行業后學習園藝技能也得心應手。”余小明回憶道。
1996年,余小明創立興隆園藝,成為杭州城郊專業花卉生產商。在成功引進種植家庭綠植和盆景后,他又將業務拓展至綠植租擺和維護服務領域。2003年,他創立杭州七彩園藝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綠色植物出租出售、大型慶典環境布置、綠地花壇種植養護等業務。目前公司擁有專業花木養護人員60余名,花卉生產基地60余畝,年產值達千萬元。
興隆花卉共富工坊的成長之路
興隆花卉共富工坊的發展同樣充滿故事性。在城市化浪潮的推動下,杭州市上城區彭埠街道興隆社區原本以種植蔬菜為生的村民面臨轉型挑戰。2011年,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15家農戶集體參與,在九堡街道宣家埠村等地承包了300余畝閑置農耕地,開啟了從“菜農”到“花匠”的轉型之路。
自此,“興隆花卉”一方面帶動產業發展,一方面促進百姓致富,通過“企業+協會+農戶”的合作模式,逐步形成集種子、成品、銷售、布展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2022年,“興隆花卉”共富工坊正式成立,余小明被推選為工坊帶頭人。
在他的帶領下,共富工坊運營日益規模化、專業化,帶動周邊村社140余人實現穩定就業,工坊成員總年產值近5000萬元,農戶人均月收入增加2000元。“比如工坊成員中有一位徐姓的河南籍農戶,來杭創業初期十分艱難。在工坊的幫扶下,他通過種花實現了年收入20多萬元,如今已成為有房有車的新杭州人。”余小明自豪地說。
“強技能、促共富”,技能賦能實現人才孵化
余小明始終將技術視為工坊長期發展的核心動力。作為“共富帶頭人”,他深入開展技術研發和共享,已獲得“一種花卉種植裝置”“一種自動售花機的彩燈結構”等多項實用新型專利。針對村民因技術知識欠缺導致的種苗成活率低等問題,余小明經過200余次反復試驗,自主研發出了“穴盤苗半自動播種設備”,幫助農戶將種苗成活率提高了60%。他還積極探索技術跨界融合,如將3D打印的亭臺樓閣模型應用于園林園藝設計。
工坊通過技能賦能實現人才孵化。從1996年個體戶起步的余小明,深知手藝人的價值。他堅持“師帶徒、傳幫帶”的傳統,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并為技術人才爭取政策支持。目前,協會中已有國家高級技師21名,技師、高級工190余名。他培養的徒弟在2021年杭州市花卉栽培區域競賽中榮獲第一名,被評為杭州市技術能手。
在余小明與共富工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共同富裕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如今,“興隆花卉”共富工坊生機勃勃,農戶收入穩步增長,花卉產業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而這僅僅是個開始,余小明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并向更多人講述“花”的故事,激發人們對花卉相關技能的學習熱情。
上一篇: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創舉
下一篇:沙海鏖戰正緊 河山面貌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