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錨定“鄉村振興先行區、綠色發展示范縣”目標定位,抓牢森林防火“安全發展”核心,筑牢森林安全“防火墻”,助推鄉村全面發展振興。在增發國債森林防火阻隔系統項目工作推進中,秉持“創新與實用”理念,構建“物防+油茶+楠木”的創新模式,全縣現已成功打造出52條防火隔離帶的高標準樣板工程,總長度達383公里,覆蓋面積為19985.7畝。同時,以“物防+管護+暢通”模式為依托,將59條森林防火應急道路精心打造成高質量示范工程,顯著提升了森林防火效能,進一步筑牢林業生態安全屏障。
竹溪位于鄂渝陜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區,縣域總面積3310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10個農特林場、312個村,總人口38萬。森林覆蓋率79.48%,植被覆蓋率83.47%,林木植被既有大巴山脈成分,又有秦峰山脈成分,也有華中區系成分。林業用地面積433.11萬畝,境內擁有維管植物204科1043屬3310種,被譽為“動植物的基因庫,生物的百科全書”。并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種、Ⅱ級22種,國家珍稀瀕危植物36種,古樹名木1862株,物種豐富度位居湖北省前列,有全國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紅豆杉、珙桐原生群落;有羚牛、林麝等11種Ⅰ級野生動物和大鯢、棕熊等41種Ⅱ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協同配合”強站位,四個緊盯“不放松”,打造樣板“示范區”
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協作監督不放松。增發國債用于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意義重大,是落實中央要求、提升森林火災防控能力的治本之策。相關單位建立專班進行推進,保障項目高質量實施,確保建成優質廉潔工程。縣發展改革、財政、林業等部門與鄉鎮協同配合,由鄉鎮及農林場做好林木采伐、林地使用協調與群眾思想工作,遇問題協商解決。嚴格執行國債資金管理辦法、項目管理辦法及林地占用等政策,明確建設標準。
打造“樣板示范”,緊盯目標任務不放松。搶抓中央財政油茶產業發展示范獎補項目實施的有利機遇,融合油茶產業擴面提質增效行動,將該縣52條383公里19985.7畝防火隔離帶打造成“物防+油茶+楠木”高標準樣板工程,把59條168.13公里(其中新建152.76公里、改建15.48公里)森林防火應急道路打造成“物防+管護+暢通”高質量示范工程,提升森林防火效能。
強化“穩步推進”,緊盯時間節點不放松。加強組織領導、對國債項目建設實施掛圖作戰,縣政府分別召開全縣國債森林防火林火阻隔系統項目建設部署會、推進會、協調會、現場督辦會等,協調配合和科技支撐,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推動項目加速開展,確保項目早建成、早見效、早受益。
嚴格“安全管護”,緊盯工程質量不放松。一是強化安全生產管控,加強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嚴防生產過程出現人員傷亡事故,嚴防出現一邊建設防火工程,一邊引發森林火災的情況發生。二是嚴格設計作業,要求不得擅自變更項目建設單位、建設地點、建設性質、建設內容、建設規模,降低工程質量、增加或減小投資規模。三是加強資金管理,做到項目沿著設計走、資金隨著方案走、結算跟著驗收走,確保“程序經得起檢查、資金經得起審計、效果經得起檢驗”。
“兩個融合”提效能,因險設防筑牢“閉環防火”安全圈
楠木與項目綠化相融合,助推鄉土苗木產業發展。積極響應生態與產業協同發展號召,大力采用楠木、油茶、女貞等鄉土樹種構建森林防火阻隔系統。雙竹林場在項目實施中,于水坪鎮西溝村規劃了15公里、1047畝,黑山寨村1849畝的楠木防火林帶。通過與獅子埡村楠木產業園合作,不僅保障了楠木樹苗的供應,還簽訂了后期護林協議。這一舉措既增強了森林防火能力,又為村民務工增收、森林旅游等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產業增值的雙贏局面。
防火阻隔與鄉村通道閉環融合,打通高效應急通道。在項目規劃與建設中,充分考慮鄉村應急需求,巧妙地將森林防火阻隔帶與鄉村應急通道相結合,打造出高效閉環系統。在九里崗、大石門、坡寨等村的規劃設計上,阻隔帶布局與所在地鄉(鎮)村現有應急通道道路網絡無縫對接。
因險設防,構建高效阻隔效果生態圈。按照“閉環、做實、有效”的原則,依托道路、農田、河流等現有地形因地制宜設防,努力構建林區范圍內封閉成網的林火阻隔系統生態圈,強化物資儲備和隊伍建設,將工作任務細化到鄉鎮村及農林特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并落實到每一個山頭地塊、林地小班。
項目憑借鄉土楠木樹種等應用、應急通道閉環構建以及高效阻隔效果,成為森林防火與鄉村安全保障的成功典范,為同類項目建設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借鑒經驗。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