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名單”項目和央媽紅包著實顯出奇效!92只房地產個股先漲為敬,家居、建材板塊多股漲停。但整體上,要走出地產行業的連鎖拖累效應,仍需等待時日。在這個過程中,家居企業又該如何“危中找機”?
01 房地產拖累效應仍在
家居新范式梳理發現,盡管距離房企“爆雷潮”已經過去了兩年多,但連鎖效應仍在繼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約11.17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5%;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約11.66萬億元,同比下降6.5%。
誠然,過去兩年以來,國家及地方針對房地產行業出臺了不少利好政策,比如“保交樓”推動新房交付;融資“三支箭”改善房企現金流;“白名單”增強房企公信力和提高購房意愿……
盡管這些政策措施有助維系地產行業穩定,但仍難以快速提升地產行業的人氣。萬科創始人王石曾談及對地產行業的預判,他表示,當前的房地產調整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房企“暴雷潮”影響了購房者信心,重拾信心則需要時間。
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也表示,市場經歷了一段快速發展期后,必然會有一定的調整期,但調整后就是高質量發展階段了。不難看出,在行業大佬的共識中,地產行業確實存在過高的“泡沫”,只有將泡沫擠出,行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但經歷完調整期后,地產行業的格局也勢必會被重新洗牌。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未來大部分房企將消失或被并購重組,優勝劣汰是所有行業發展到成熟階段必然要經歷的。
如果說地產行業仍需要一定的調整周期,那么對于與地產“命運相連”的大家居行業而言,這是不是一個消極的信號?
家居新范式梳理發現,過去兩年家居行業確實被地產行業所拖累了。由于新房交付量的持續下滑,家居七大部品中配套量最高的建材部品,配套量直接同比腰斬。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零售總額為1569億元,同比下降7.8%。
受此影響,2023年前三季度,不少家居企業的營收、利潤等重要指標出現下降。在63家家居建材上市企業中,僅有約半數企業實現了營收的增長,還有23家企業實現了凈利潤負增長。
不過,家居行業也并非只有壞消息。2023年,家居類商品零售總額為1516億元,同比增長2.8% ,也就是說家居裝修消費并未出現大幅下降,這是否意味著,家居行業的發展將能走出地產行業的陰影?
02 家居企業“化被動為主動”
家居行業之所以能夠在部分細分領域保持增長,一方面是因為相關部門連續推出多項促進家居消費的措施,北京、長沙、深圳等地都在去年舉辦了“家居煥新消費季”等活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家居消費。
另一方面, 家居企業也在想方設法尋找地產以外的新增長點,精裝修樓盤的總體規模在下降,家居企業便紛紛瞄準存量房市場挖掘新增量。
由此可以看出,即便地產行業當前的景氣度較低,但家居行業也可以化被動為主動,改變過去高度依賴地產紅利的發展模式,從服務地產行業轉變成與地產行業共謀發展。
這也意味著,地產行業越是低迷,家居行業能夠從中挖掘的機會就越多,家居新范式發現,不少家居企業已經率先出手,家居與地產之間也開啟了新的關系模式。
首先,是產品層面的創新合作。 近日,萬科與華為達成了關于全屋智能的戰略合作協議,萬科將繼續發揮其在地產項目建造以及自家裝配方面的能力優勢,而華為則貢獻出更前瞻的全屋智能技術,一起打造智慧之家、智慧社區和智慧商業。
隨著地產新房需求的逐漸放緩,“住好房”成為了下一階段購房者的新需求,要滿足更多的改善型需求,從智能家居方面來提升房屋品質也是方向之一。
在這一基礎上,還將可能延伸出好設計、好家具等不同風格的“好房”,而如何打造這樣的“好房”,則成為了家居行業的新機遇。
其次,則是整裝層面的合作。 去年,金隅集團成功收購居然之家10%的股份,其后,雙方表示將在房地產開發、整裝業務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在此之前,廈門建發收購紅星美凱龍,保利系資本收購皮阿諾,都能為家居企業帶來深度布局整裝業務的機遇。
以皮阿諾為例,在保利系資本收購皮阿諾后,皮阿諾在櫥柜、浴室柜等傳統品類的基礎上,木門批量 項目也成功落地蘭州保利,這將能幫助皮阿諾盡快完善工程木門交付體系。
事實上,隨著新房交付規模的持續減少,家居企業紛紛朝著整裝賽道進發,而通過與房企的合作,家居企業有望快速整合房企的存量房項目,比如打通物業、住戶、整裝公司這一業務閉環,為旗下整裝業務開拓新的渠道。
除此以外,房企或地產中介也能通過直接收購家裝公司,直接向整裝市場進軍。比如貝殼先后收購了圣都裝飾和愛空間,去年三季度, 貝殼家裝業務凈收入為32億,同比暴增了72.1%。
由于房企或地產中介在存量房和存量用戶上更有資源優勢,依托自有資源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是房企走出調整期的重要方向之一。
最后,則是房企與家居企業在渠道層面的深入合作。 近期,歐派宣布與廣州裕豐就地產中介等多項業務進行全方位的深度戰略合作。歐派此舉是瞄準了二手房中介這一流量入口,希望借助裕豐地產的強大資源來布局存量房、二手房市場。
03 加速推動家居行業整合升級
家居新范式認為,房企越是迫切想要增量,其跟家居行業的整合程度就有望不斷加深。過去,地產與家居行業處于產業鏈上下游的兩端,兩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
但在當下,地產、家居行業的發展趨勢都有了明顯的變化,房企在自救求生,家居企業也需要另謀出路,為此,兩大行業便需要尋求更深入的合作和綁定,來探索出新的流量入口和增量市場。
據家居新范式了解,除了上述在產品、渠道以及整裝層面的合作外,也有房企開始反向從家居企業中尋求流量入口。
比如家居賣場、家居旗艦店可以為房企提供更多的場景展示空間,消費者可以親自體驗配套家具、戶型空間等,相當于將樣板房搬到了家居門店。
此外,也有房企在思考將存量房項目打包成團購項目,通過家居企業的數據篩選,優先推送給關聯性更高的客戶,直接促進賣房。
過去,房企或許是大部分家居企業的流量入口和業務來源,但在未來,這一模式可能會發生變化,家居企業也可能成為地產行業新流量入口。
因此,近年地產與家居兩大行業的整合趨勢也在加速。 比如上文提到的建發股份控股紅星美凱龍、金隅集團入股居然之家、貝殼收購愛空間,此外還有美的控股顧家家居、北新建材收購嘉寶莉等。
地產資本的強勢注入,將能在資源、渠道、市場等方面與家居企業共享資源,進一步強化家居產業的規模效應,加速行業的新陳代謝,并在不久的將來醞釀出“地產+家居”的新龍頭。
當然,這樣的資本融合也給其它家居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壓力,這意味著未來家居行業的發展不僅不會慢下來,反而會提速發展,所有企業都在搶資源、拼速度、調整模式,如果不能盡快找到突破口,就有可能被“紅牌出局”。
04 結語:隨著“后地產時代”的來臨,家居行業與地產行業之間并沒有“松綁”,反而以更多元化的合作形式捆綁在一起。
家居企業要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就要學會選擇盟友、善用盟友,隨著地產與家居行業進入新關系時代,也有可能在未來造就一個新的地產發展模式,對于整個大家居行業而言,也有望帶來更多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