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江西全省85個縣(市、區)出臺了林業經營收益權登記管理辦法,共計頒發收益權證1926本、涉及林地面積58.95萬畝。
去年6月以來,全省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建設為契機,在全國首創林業經營收益權證制度、林權收儲與擔保機制,暢通“兩山”轉化路徑,推動資本“進山入林”。截至2024年底,全省林業經營收益權質押貸款累計授信35.53億元,發放貸款10.71億元。
近日,在德安縣枝祥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新建的加工廠內,工人們正在進行藥材粗加工。而去年同期,合作社負責人還在為建設資金發愁。去年9月,合作社獲得九江市首批林業經營收益權證,其經營品類、經營周期、經營面積都被確權。通過這本收益權證,合作社獲得銀行200萬元授信,解決了建設資金難題,規模越做越大,預計年產值將超1500萬元。
“林業生產周期長、投資體量大,對銀行資金的需求大,但林下種植金櫻子這種業態沒有有效抵(質)押物,銀行沒有貸款意愿。”德安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林業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傳統的以木材供給為主轉變為以生態建設和提供多種效益為主。林下經濟、林業碳匯、濕地經營、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新業態已紛紛涌現,但林權類不動產登記主要對林地使用權、承包經營權、經營權及地上附著林木進行登記,沒有覆蓋大部分林業新業態。沒有權證,中小林業經營主體融資困難。
基于此,江西省在全國首創林業經營收益權證制度,將林業新業態的預期收益權賦予質押貸款、項目申報及其他有關行政管理事項的憑證權能。因林權碎片化、處置難等問題,全省推動集體林業大縣(市、區)組建企業性質的林權收儲機構,支持籌措林權收儲資金,設立擔保保證金,建立碎片化林權收儲和林權貸款代償收儲擔保機制。
分宜縣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林權收儲機構收儲整合林農不愿經營、不會經營、難以經營的碎片化林權,為社會資本推進林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供支持,還為中小林業經營主體林權抵(質)押貸款提供擔保,在銀行貸款出現不良時,收儲抵(質)押林權代償銀行貸款本息。林農紛紛表示,有林權收儲機構代償收儲擔保,銀行敢放貸了,授信額度也提高了。
截至今年4月底,江西省已有66個縣(市、區)成立林權收儲機構,收儲林地面積144.29萬畝,落實代償收儲擔保貸款10.67億元。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重慶首家林業專營支行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