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蔥郁千嶂翠,樹海蒼茫萬頃濤。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素有“筍都竹鄉”之稱,現有竹林面積146.86萬畝,毛竹立竹總數2.4億株,年產竹材4830萬根、鮮筍33萬噸。竹林面積、立竹量、竹材產量、鮮筍產量均居全國縣(市)之首,有“中國竹子之鄉”等多個國字號招牌。
建甌市現有筍竹加工企業169家,其中規上企業55家,占全市規上企業的36.9%。竹產品已形成了八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水煮筍和竹地板年產量為全國之最。2021年全市筍竹產業總產值150.3億元,其中一產23.2億元、二產103億元、三產24.1億元。
建甌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來南平調研時“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的囑托,把竹產業作為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確定“做強一根竹”發展思路,未來計劃用5年時間,把竹產業做到300億產值。
建設生態竹林,夯實資源基礎
西沶農富產品專業合作社從105戶竹農流轉903畝碎片竹林,統一經營,在竹林內套種觀光木、楠木、木荷等闊葉樹,施有機肥料,在秋冬干旱季節實施噴灌。為緩解農村青壯勞動力不足問題,我們建設了7條竹山運輸軌道,為降低毛竹運輸成本,減少毛竹道路運輸安全隱患,建設了18畝的竹材物理分解點,主要對毛竹進行鋸斷、破竹等初級物理加工。竹林效益顯著提升,冬筍產量從畝產30公斤增長到100公斤,春筍產量從畝產300公斤增長到600公斤,竹材從畝產20根提高到40多根,畝均產值達3000元。
近年來,建甌市大力推廣生態竹林建設,大批林業科技人員深入村組,推廣護筍養竹、竹山灌溉、施有機肥料、生物防治竹林病蟲害、竹闊混交林經營等生態培育技術,把先進技術推廣到竹農。今年建立毛竹生態培育示范片4片2476畝,雷竹生態培育示范片2片570畝,建設豐產竹林基地3.2萬畝。大力推廣竹山機械應用,建立竹山軌道運輸機示范點3個,出臺毛竹采伐專業示范隊建設標準,組建采伐專業隊21個195人,積極引導竹農成立專業合作社61家。全市竹林畝產值從2012年795元增長到2021年1575元,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堅持科技引領,做強綠色產業
建甌市竹多、竹好,但還懂得下“竹”功夫,在高端產品認證、竹產品研發上下功夫,建立了45萬畝FSC認證的毛竹林基地,擁有142項專利,實現了產品生態、綠色、環保,拿到了國際高端市場的“通行證”,今年將在南雅、東游等鄉鎮繼續開展13萬畝FSC認證工作。
堅持招引一個龍頭,做強一個節點。建甌市成立了林產工業工作專班,出臺了《金融支持“筍竹產業”統籌發展實施方案》《林產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快產業發展。竹地板方面,通過圣象系“以商招商”,全國地板行業龍頭圣象集團華南總部以及總投資30億元的美新科技落戶建甌,投資5.1億元的居家佳居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先租后讓”引進全國戶外重竹地板銷量第一的大莊;竹簽類一次性快消品領域,“騰籠換鳥”引進產銷量全國第一的丸美竹木;竹機械設備制造方面,引進了全省最大的竹材加工自動化設備制造企業上睿機械等等,并設立竹產業發展基金,鼓勵企業增資擴產做大做強,加速產業集聚。
建甌已舉辦了三屆“筍竹產業高峰論壇建甌峰會”,推進中國竹藤品牌集群筍用竹分部、“6?18”虛擬研究院竹產業(建甌)分院、省級竹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等機構平臺建設,搭建起與全國、與世界技術交流、商業合作的平臺,力爭走在竹產業發展最前沿。
大力發展商貿,文旅蓬勃發展
在建甌,有1萬多人從事筍竹產品流通。每年收購交易毛竹冬筍8.5萬噸,交易額達14.7億元,是全國最大的冬筍集散中心。在竹筍生產加工旺季,國內各地和日本等國外客商云集建甌,有的還派代表駐廠指導生產??退圃苼恚浫巛嗈D,建甌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毛竹冬筍、春筍和筍干銷售中心。
川石鄉慈口村雷竹種植面積1506畝,農民收入超過2260萬元。村里建成了有軌式觀光小火車,載著來自周邊縣市的游客,近距離感受村內雷竹產業基地的綠意盎然。村里還計劃建設時令水果采摘園、楊梅坑生態茶園觀光步道,形成“一日游”線路,夯實鄉村旅游經濟發展基礎。
讓翠竹生“金”、讓青山流“銀”。建甌市以入選省竹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重點縣為契機,大力發展商貿旅游。線下重點打造春天筍竹批發市場、海綠農產品交易中心。線上依托“千年建州?建字號”品牌建設,通過政府質量背書,打造直播基地,迎合新市場拓展產品銷路。主動融入“大武夷旅游經濟圈”,著力開發房道鎮萬頃竹林風景線、川石鄉“雷竹園”等竹文旅項目,注重竹文化打造,積極培育新增長點。
美麗竹鄉、生態竹林、綠色發展,建甌竹產業發展正當其時,未來可期!
上一篇:標準化引領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貴州赤水退耕還竹過上富“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