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自然保護地數量多、面積大、分布廣、地理環境復雜、建設項目繁雜、監管人手少,依賴傳統的地面調查手段難以及時發現和監督保護地內各項違法違規活動。而衛星遙感具有宏觀性、及時性、客觀性等特點,是開展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監管的最佳手段。
自3月中旬起,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對全省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進行遙感監測判讀,第一期工作針對全省風景名勝區,初步完成了六百多個變化圖斑的判讀,總面積約1276公頃。工作人員通過兩期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對比,對保護地范圍內的礦產資源開發、工業開發、能源開發、旅游開發、交通開發、養殖開發、農業開發、居民點與其他活動、森林經營、水域利用、修復治理等類型變化進行了判讀。
作為廣東省衛星應用中心成員單位,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自2019年起將3S技術應用到了自然保護地監管工作中,已完成了多次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自然公園的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工作,積累了較為成熟的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遙感監測經驗,為及時發現廣東省自然保護地內違法違規行為提供了技術支撐,并在中央環保督察和自然保護地“綠盾”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接下來,規劃院將繼續對全省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海洋公園、地質公園和石漠公園人類活動進行遙感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