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林業局組織開展了中央財政林業科技示范推廣、省院合作林業科技和省本級林業科技推廣項目驗收,在前期組織專家對中央財政推廣、省院合作重大項目等26個項目現場查定基礎上,完成了共計2020年到期33個項目的驗收,其中省院合作林業科技項目8項,中央、省本級推廣項目25項。本次驗收涌現出了一批林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成果,各個項目在完成任務書規定的經濟技術指標的基礎上有創新有突破,取得顯著成效。
如由中國林科院木工所承擔的省院合作重大項目《實木復合地板用綠色植物蛋白膠黏劑制造技術與示范應用》,以營造健康安全人居室內環境,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為目標,通過突破豆粕固態活化改性等關鍵技術,開發出實木復合地板用豆粕蛋白膠黏劑制造與應用技術,創制了新型豆粕膠黏劑、無醛豆粕實木復合地板等新產品,實現了無醛實木復合地板的規模化綠色制造,解決了傳統人造板潛在的甲醛釋放、生物質膠黏劑難施膠、儲存期短以及易霉變等制約實木復合地板高效綠色化制造的問題;建設年產2000噸、5000噸豆粕蛋白膠黏劑示范生產線2條,鑒定新技術1項,獲第十一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一等獎。
由中國林科院亞林所承擔的《浙江省濕地生態監測與評估預警體系構建技術研究》項目,以浙江山地沼澤這一特色濕地資源為例,研究了典型草本沼澤、森林沼澤土壤有機碳含量及其活性組分分布、恢復濕地與自然濕地土壤有機碳含量差異,評估了沼澤濕地有機碳儲量與固碳速率,彌補了該類型濕地受關注較少、研究薄弱等問題,為碳中和背景下濕地碳匯功能提升提供科技支撐。
由浙江農林大學承擔的《香榧采后質量控制和新產品開發》項目,提出用堆制后熟取代原先的堆漚后熟,建立了香榧籽預處理和定溫定濕通氣的標準化堆漚后熟技術,不僅提升了其后熟品質,而且有效緩解了主產區農戶缺乏后熟場地的困境。同時,建立了香榧標準化炒制加工工藝新技術和加工品質評價指標體系,并研發了無殼脫衣新產品和功能性方便食品。
由浙江省林科院承擔的《毛竹筍用林高效培育關鍵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創新集成了毛竹筍用林經營模式,毛竹筍用林春筍早出經營模式年均畝產量1542.9kg,畝產值31005.2元,畝新增產值29001.2元;毛竹筍用林冬筍高產經營模式示范林182.54畝,年均畝產量165.8kg,畝產值達3786.2元,畝新增產值1782.2元。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和產業化應用,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
本次驗收項目共收集、篩選優良種質資源180個,建立種質資源庫、示范基地等9173畝,授權發明專利15件,制定標準10項,建立生產線2條,研發新技術、新材料31個,提出認證標準與指標體系3套,發表論文57篇(其中SCI論文8篇),培訓技術骨干和林農4518人次。
上一篇:再生紡織纖維木竹基復合板通過鑒定
下一篇:金絲麻竹獲國際竹類新品種登錄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