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驅車行駛在燕山深處的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道路兩側,滿眼望去山坡上都是栗樹。樹枝上,一個個包裹著板栗的“刺球”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走入樹叢,不時能遇到撿拾栗子的村民。
“今年栗子長勢不錯。”在八道河鎮王廠村,承包了300畝栗樹的村民李志剛說,“我承包的栗樹園今年總產量能達到1萬多公斤。園里的栗樹正進入盛果期,以后產量會越來越高。”
青龍滿族自治縣林業局一級主任科員夏長祥介紹,近年來,青龍搶抓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機遇,積極調整經濟林結構,通過“擴綠、興綠、護綠”等舉措,將特色種植與“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栗樹種植。到2023年底,青龍栗樹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是1987年的50多倍。目前,青龍縣栗樹栽植面積居全國首位。
青龍栗樹種植面積超過 100萬畝 姚偉強攝
當地板栗的品質如何?
青龍滿族自治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青龍地處北京以東燕山山脈的京東板栗黃金種植帶,板栗具有果型端正、果粒均勻、色澤亮麗等特點,含糖量高、肉質細膩、軟糯香甜、澀皮易剝離,是京東板栗中的頂尖產品。
盡管如此,過去由于知名度不高,當地栗農要推著三輪車到處吆喝才能賣出去,或者被外地采購商低價收購,且產品以生鮮板栗或板栗仁等初加工產品為主,經濟效益有限。
為了讓板栗既產得好也賣得好,青龍縣近年來在延伸產業鏈條和拓展銷售渠道方面下足功夫。
“我們的栗仁產品,配料表里只有板栗,整個加工過程沒有任何添加,無防腐劑、色素、香精、糖。經過121攝氏度高溫蒸煮,栗仁保持了天然品質,口感糯軟甜香,能保存18個月。”在青龍五指山村秦皇島市百峰食品有限公司寬敞整潔的生產車間里,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司聚焦“青龍板栗”等特色產品,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開發出熟栗仁、冰板栗等系列產品,熱銷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以生產雜糧主食為主要業務,產品原料使用本地的青龍板栗,香甜軟糯、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我們生產的‘在旗雜糧主食’系列產品曾獲得‘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國際)博覽會’金獎。”青龍雙合盛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板栗儲存方面,青龍也取得了突破。
傳統貯藏方式存在時間短、損耗率高、糖化時間長等問題,青龍滿族自治縣聯合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板栗貯藏加工團隊,發明了逐級預冷、濕度調節、糖化調控為核心的保鮮新技術,實現了青龍板栗的周年貯藏保鮮。截至2024年7月,青龍板栗的冷庫貯藏能力已達到8萬多噸,能夠滿足全縣板栗貯藏生產需要。
青龍逐步建立起板栗產業基地建設規范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生產過程無害化、采收儲藏科學化的生產體系,研制出開口栗、甘栗仁、綿綿豆、香香豆等100多種不同品類的深加工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海外市場。
青龍板栗還實現了“跨界”發展,先后研發推出“糖炒栗子老棒冰”“青龍小栗茶”等潮流產品,為板栗產業拓市場、增溢價的同時,大大提升了知名度。
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青龍發展出板栗樹下散養溜達雞、黑豬,研制開發出栗花香水,用栗蓬制造燃料,栗枝制作菌棒,建起板栗觀光園,推出“采摘節”“板栗節”“板栗宴”等,讓人們盡情“賞栗花、觀栗景、采栗子、食栗飯”,全力實現板栗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一直以來,讓板栗通過電商走向全國是青龍的發展重點。
“我們從2021年開始正式做電商,現在日最高營業額達到四五十萬元,正向著日營業額100萬元的目標努力。”青龍肖營子鎮五指山村電商帶頭人、文興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文亮介紹,今年,合作社還新建了一座能容納1500噸板栗的儲藏設施,總儲存能力達到3000噸。
打開韓文亮的微信朋友圈,青龍板栗如何撿拾,冰栗如何制作……這些網友們關心的問題,她都進行了一一解答。
電商已成為青龍板栗破解農產品出山進城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近年來,青龍緊抓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建設契機,在維護好傳統銷售渠道的基礎上,創新提出“三級書記”抓電商,全面整合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強產業鏈供應端實力,打通了產銷“最后一公里”。
目前,青龍板栗已入駐大潤發等商超平臺,開設天貓官方旗艦店,與“盒馬縣”“盒馬村”成功簽約。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體系貫通發展,很多栗農成為“板栗主播”。全縣電商主體達到近4000家,從業人員達1.5萬余人,電商帶動人均增收近2000元。青龍先后獲得河北省“數字生態”十強縣、“亞洲電商產業帶示范基地”等稱號。
今年1月—7月,青龍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5.64億元,同比增長17.07%。
隨著“龍頭企業帶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電商物流品牌賦能,群眾增收致富”這一模式的不斷成熟,青龍將打造成為特色農產品的“產地倉”“周轉倉”“銷售倉”,成為北方山區鄉村振興樣板。
上一篇:五個方面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培育
下一篇:特色優勢產業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