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西部、大別山腹地的六安市霍山縣是全省林業重點山區縣,境內森林資源豐富,70%國土總面積是集體林地,面積達2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
近年來,該縣主動作為、銳意創新,探索形成林權制度改革的“霍山經驗”,為深化林改工作探索新路、提供樣板,被評為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進縣。
創新舉措 謀劃改革新圖景
深化林改工作開展以來,霍山縣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對林地承包權、林地經營權實施確權登記發證,持續完善“三權分置”。市縣財政投入約400萬元,在但家廟鎮開展集體林權不動產調查登記試點,實地開展地籍調查、勘界,換發不動產權證,實現林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截至目前,已完成林地地籍和宗地勘界調查3720宗,發放證書3000余本,讓擁有林地承包權的林農和經營權的經營主體吃上“定心丸”。
同時,印發《霍山縣林權類不動產登記發證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制定林權登記規程,升級改造霍山縣林權不動產登記系統,并開設鄉鎮不動產登記分中心,優化林權辦證機制。
針對部分集體林地權屬重疊、地類沖突等歷史遺留問題,明確由自然資源、林業、農業農村、屬地鄉鎮等共同研究,并及時核發林權類不動產權證,保障農民承包林地的合法權益。落兒嶺鎮開展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工作試點兩年多來,新頒發林權類不動產登記證書62本。
增強動能 激發改革新活力
深化林權改革增強了霍山縣綠色發展動能。縣里依托重點林業項目,全力推進規劃40萬畝國儲林項目、5.2萬畝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0.87萬畝省木本油料產業示范園項目建設,不斷增加森林面積,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增加森林碳儲量。
霍山縣還與浙江中南綠碳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深度合作協議,組建專業團隊,進行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十四五”以來,全縣已累計發放貸款9780萬元。
為充分發揮公益林補償資金融資撬動作用,印發《探索開展霍山縣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指導意見》《霍山縣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工作實施辦法(試行)》,推廣林權質押貸款融資模式,首筆質押貸款30萬元已發放到位。
此外,印發《霍山縣關于探索建立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編制《霍山縣林業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報告》,破解生態產品“難度量、難交易、難變現”的現實困境,開辟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多元化路徑,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經專業機構核算,2023年,全縣林業生態產品價值達693.23億元。
做強產業 打造改革新亮點
霍山是毛竹之鄉,全縣擁有51萬畝竹林,竹子保有量1.1億根。
該縣搶抓“以竹代塑”機遇,充分利用毛竹資源豐富、竹產業發展基礎好、“以竹代塑”產品種類多的優勢,積極申報全國“以竹代塑”應用推廣基地,推動竹產業轉型升級。
“十四五”期間,已建設高效筍材兩用林示范片7111畝、竹林運材道280公里,解決毛竹“下山難”難題。同時,不斷提高竹林產出效益,竹產業年產值預計達22億元。依托江淮果嶺功能區打造木本油料林基地,持續開展油茶造林、撫育、低產低效林改造,油茶產業年產值預計達1.6億元。
圍繞西山藥庫功能區,霍山縣通過種植霍山石斛、黃精、天麻,養殖牛、羊、雞等,大力發展林下種養產業,持續推進九仙尊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和太平畈鄉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林下經濟年產值預計超6億元。
霍山縣不僅自然資源豐富,還具有發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業得天獨厚的條件。該縣突出產業融合,做活業態,編制《霍山縣康養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打造六萬情峽、陡沙河溫泉等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精品森林旅游景區;發掘康養元素,打造了一批創意康養民宿,串聯了森林休閑徒步穿越路線。2023年,全縣接待游客120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1.5億元。
同時,突出產品價值持續做優品牌。依托“霍貨有名”區域公用品牌,推進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林產品標準體系建設。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品牌保護促進霍山石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功打造“霍山石斛”、九仙尊、龍尖斛、天下澤雨、彩云邊等區域品牌。印發《霍山縣FSC森林認證方案》,加強綠色有機農產品和森林生態標志產品認定,指導幫助安徽萬青竹材科技有限公司開展FSC認證,助力竹產品走向歐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