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以新型集體林場為載體,以集體林保護、經營、利用和生態承載力提升為核心,不斷探索創新經營管理模式,構建現代企業制度體系,推動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產、生態資本持續轉化。
潞城森林小院 潞城集體林場供圖
在堅持集體林權“三權分置”的基礎上,潞城鎮由鎮政府主導、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資,成立了北京通州潞城集體林場。鎮轄區內2.5萬畝平原生態林養護及其他涉林工程項目的政策和資金,通過以工代賑方式直接委托潞城集體林場進行經營管理。
為提高經營管理質量和效率,潞城集體林場率先探索建立完備的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體系,高薪引進林業職業經理人、聘請有行業經驗的林業高級工程師擔任場長,并加強職工績效考核管理。
帶動就業是建設新型集體林場的初衷之一。潞城集體林場充分吸納當地農民家門口就業,有效解決了因企業騰退、土地流轉帶來的就業崗位不足、就業參保率低等民生問題。目前,林場共有職工562人,本地勞動力占比94%。
對標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定位,潞城集體林場實施林分結構調整和林木分級分類經營,通過采取調密、補櫟、沃土、防蟲、豐物種等措施,逐步打造出“復層—異齡—混交—多功能”的高質量平原森林生態系統。3年來,林場共開展林分結構調整19393.26畝,涉及樹木68951株,林木當年生長量同比提高10%,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同比提高12.9%。
在增收方面,潞城集體林場科學利用林地資源,發展多種經營。2022年,林場發展林花模式(甜百合、果玫瑰、觀賞類食用菊花)、林藥模式(赤芍藥等中草藥),為當地增加30個就業崗位,每名工人年增收6萬元。林場經營管理的藥藝公園,被評為通州區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此外,潞城集體林場積極發展生態文旅、科普教育、森林康養等“森林+”新業態。林場自主設計建設的潞城黨建公園、藥藝公園每年吸引游客約5萬人次,成為全市林下經濟建設樣板。林場正在推進潞城“森林+”森林生態小院項目,其核心生態園區將打造成為科普教育、生態觀光、社會研學、文化旅游、農業生產“五位一體”的綜合示范區,輻射帶動面積超過2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