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宿州市多措并舉大力發展以薄殼山核桃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十三五”以來,全市薄殼山核桃扶貧林規模增加到4.1萬畝,繁育薄殼山核桃苗木超過1000萬株,182個貧困村建有薄殼山核桃扶貧基地,帶動1.8萬農村人口就業增收。
政府引導 政策驅動
宿州市委、市政府把發展薄殼山核桃作為農村脫貧攻堅和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強調要堅持生態扶貧和產業扶貧有機結合,把薄殼山核桃扶貧工程納入林業產業的重點工程,建成脫貧攻堅的民生工程。每月召開全市脫貧攻堅工作聯席會議,密集調度包括林業產業扶貧在內的各項脫貧攻堅工作,點評各縣區林業扶貧項目進度,對縣區林業扶貧工作進行月度排名并通報。出臺《關于加快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推進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制定印發了《宿州市林業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宿州市林業生態扶貧方案》。
市和縣區林業部門主動作為,依托林長制“一林一技”“一林一員”服務平臺,科學指導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將包括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在內的林業扶貧工作納入林長制改革工作,經常調度、檢查、評比和考核。對農村“四旁”、路渠沿線和農田林網等區域,優先支持貧困村栽植或繁育薄殼山核桃。對連片造林或育苗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市、縣區政府給予資金扶持。據統計,2018年以來,市財政獎補到位資金達820萬元以上(不含地租),縣區財政投入資金達1.07億元以上。
機制創新 資本推動
宿州市泗縣創新機制,整合林業、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充分調動央企、縣屬國企和大型民營企業積極性,拓寬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的投資渠道。金圃園林、魯班集團等一批大型綠化企業招商入駐,建投、農投、交投等各大縣屬企業合力支持,泗縣綠瀛等林業龍頭企業踴躍參與。各貧困村100畝扶貧林所需土地由政府統一流轉解決,資金由縣財政全額承擔,林木產權歸村集體所有,歸屬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貧困戶享有集體收益分配權和林下撫育管護優先權。
靈璧縣采取“公司+基地+扶貧村”模式,簽訂扶貧林托管和苗木采購等協議,由專業營林公司牽頭實施并托管養護和技術指導。
埇橋區由鄉鎮政府負責流轉土地并發包,吸納大戶承包建設薄殼山核桃扶貧林,每個貧困村200畝,林業部門負責規劃設計、技術指導和檢查驗收,區財政補貼地租。
大戶帶頭 典型引路
泗縣綠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營薄殼山核桃產業園建設,基地發展規模達到2600畝,聘請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省林業局等單位專家學者擔任技術顧問,實現管理科學化、技術先進化,是省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生長最優良的木本油料(薄殼山核桃)產業示范基地之一,在當地乃至周邊縣區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該公司在泗縣丁湖鎮、泗城鎮等地高標準建設了薄殼山核桃產業示范園區。
宿州長林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依托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的技術支撐,在靈璧縣尹集鎮流轉土地1000畝繁育薄殼山核桃苗木,年產優良苗木300萬株以上,優先使用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支持貧困戶和低收入家庭入股,幫扶貧困戶脫貧作用明顯。
埇橋區在主城區西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集中發展薄殼山核桃1萬畝以上,宿州市新林種植家庭農場等一批造林企業的項目落地,示范帶動了周邊鄉鎮發展林業扶貧產業。
上一篇:青海果洛編織綠色發展之夢
下一篇:橙鄉贛南采橙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