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竹園里的‘白蘑菇’叫雪茸菇,全縣可就我一家種有這新鮮貨,一畝都能產(chǎn)1.5萬斤呢!”河南省博愛縣許良鎮(zhèn)西中道村種植戶常連生得意地邊說邊笑。11月20日清晨,一朵朵撐著小傘、胖乎乎的“白蘑菇”,一片片密密麻麻地瘋狂生長著,形成了竹林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近年來,原本作為竹林管護員的常連生,看到竹林資源的自然優(yōu)勢,便與幾個合伙人共同創(chuàng)建了博愛縣志同專業(yè)合作社,承包了西中道村130余畝的竹林,積極發(fā)展赤松茸種植、土雞養(yǎng)殖等,帶動了近20戶貧困戶參與其中,銷售商收購后通過電商渠道進行銷售。
一次機緣巧合,常連生邀請全國食用菌鄉(xiāng)村專家張國紅來指導松茸種植,有著二十余年菌菇種植經(jīng)驗的張國紅,向常連生介紹了“短、平、快”的雪茸菇種植項目。這樣一來,雪白茂密的雪茸菇不僅有效利用了竹園里的閑置土坑,還美化改善了竹園環(huán)境,將竹林資源較好地保護了起來。
于是,今年10月下旬,常連生便嘗試種植了2畝的雪茸菇,每畝產(chǎn)量將有1.5萬斤,預計收入超過6萬元,吸引鄭州、開封等各地游客紛紛前來搶購,焦作的一些大小批發(fā)市場也火熱訂購。“這雪茸菇不到15天就能長成,產(chǎn)量高、市場前景好。而且,這菇菌肉肥厚,質(zhì)地脆嫩,口感也很不錯呢。”常連生說到。除了“雪茸菇”,今年10月份,常連生種植了近80畝的赤松茸,帶動趙后、上莊等周邊村參與種植。
為了幫助身邊的貧困戶,常連生經(jīng)常吸納周邊家庭條件差的村民和貧困戶到合作社打零工,每天至少拿50元的工資。“村里人都說他心腸好,我看他就是有點傻,放棄穩(wěn)定工作不干,非要起早貪黑種這些菌菇。”妻子許來勤笑著說道。常連生會開鏟車、懂技術(shù),在外打工一個月都在6000元以上的工資收入。起初,許來勤不贊成常連生回家種松茸,為此倆人經(jīng)常吵架。慢慢地,許來勤看著常連生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喂養(yǎng)竹林旁邊散養(yǎng)的1千多只雞、鵝,管理百畝的竹林,最終她也放棄了棉紡廠的工作,幫忙打理起竹林。
如今,正是雪茸菇豐收的季節(jié),常連生的電話響個不停,不斷有客商聯(lián)系他購買。竹林里,雪茸菇仍在生長,赤松茸正在孕育,明年春天必將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