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竹資源富集、竹景觀秀美、竹文化深厚,是全球最適合竹類生長的區域之一。怎樣由竹資源大市向竹經濟強市轉變?2018年,浙江農林大學與四川省宜賓市簽訂竹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組建了一支由資深專家帶領、一二三產協同的竹子團隊。宜賓市興文縣,就是浙江農林大學竹子團隊服務的重點縣。竹產業專家團隊在這里積極推進一二三產融合,打造全竹特色產業鏈,助力興文縣竹產業全面振興。
服務聚焦全竹產業
興文縣境內原有37.3萬畝竹林,受制于產業基礎弱、基礎設施差、科技水平低等因素,竹林效益、竹農收益都不高。
初到興文,竹子團隊針對當地資源特點及產業基礎開展了深入調研,把脈興文竹產業發展癥結。專家們發現,興文竹資源豐富,但幾乎無筍竹精深加工企業,“竹文旅”還沒有真正起步,整體處于一產粗放、二產初級、三產初現的發展階段。結合當地市場特點,竹子團隊為興文縣制定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策略,組建了竹林培育、竹食品加工、竹材加工、竹文旅4支技術團隊,全力打造興文全竹特色產業鏈。
在興文縣政府的支持下,浙江農林大學竹子團隊深入對接該縣竹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科技賦能全竹特色產業。專家們發揮科技優勢,助力當地一產提質增效,推廣筍用林高效栽培技術,提升竹林經營效益;二產做精做特,推廣筍竹高值化加工利用技術,解決筍竹原料銷路,提升增收機會;三產挖掘地方竹文化,打造最美竹林風景線,以特色旅游拉動農戶增收,走出了一條竹業興旺、竹家富足、竹林秀美的鄉村振興之路。
實用技術傾囊相授
在興文縣,浙江農林大學竹子團隊重點選擇了竹筍味鮮美,經濟價值高的方竹、南竹、巨黃竹等優良竹種進行高效經營示范推廣。在縣政府的支持下,竹子團隊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模式,在仙峰苗族鄉建立方竹基地連片面積2萬畝,在僰王山鎮建設南竹基地連片面積3萬畝,推廣筍用林高效經營技術集成與產業化技術成果。應用相關技術后,基地筍用竹良種率達到100%,竹筍產量增長4倍。
為提升當地竹農的竹林經營、筍竹加工企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浙江農林大學竹子專家還開設培訓班,無償對興文縣黨群干部、農技人員、林業經營主體、加工企業及廣大竹農開展竹林經營技術、竹食品規范化等培訓,每年培訓場次在10場以上,培訓超過500人次。竹子專家還經常深入示范基地,開展現場指導,將一整套筍竹高效栽培技術無償傳授給當地竹農。
如今,竹子團隊在興文建設的方竹高效經營基地,筍產量達到每畝600公斤,畝產值達到7000元,基地農戶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當地筍竹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每年就近招聘長期工200余人、短期工3000余人,按照每人每天100—150元支付工資,竹農通過務工收入增收840萬元。
成果鋪就共富之路
在浙江農林大學竹子團隊助力下,興文縣竹產業三產聯動,取得了實在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向好。目前,當地已有規模化經營主體58家、經營面積14.1萬畝。5年間,興文縣新造竹林15萬畝,縣內竹林面積達到52萬畝,竹林生態功能得到維護。培育全國唯一的雜交竹良種“興文巨黃竹”,獲評“中國四季鮮筍之鄉”“中國巨黃竹之鄉”“中國方竹之鄉”。
為助農增收,浙江農林大學竹子團隊發揮“竹筍鎖鮮工藝技術”等專利技術的作用,指導浙川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開發清水筍、風味手剝筍、筍醬等20多個新產品。以技術入股的方式與四川竹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興文建設了萬噸竹原纖維清潔化生產線,年產竹纖維6000噸,竹原纖維墊芯5000噸,年消耗竹材3.3萬噸,帶動了當地竹材銷售。
與此同時,浙江農林大學竹子團隊在調研的基礎上還為興文僰王山一帶打造了融合景觀線、文化線、科普線和生態線“四線合一”的竹林風景線。2023年春節期間,景區接待游客約1.2萬人次,為當地農戶帶來240萬元的生態旅游收入。
如今,在浙江農林大學竹子專家的技術支持下,興文縣竹產業發展迅速,建成全國首家創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推廣銷售酒店、餐飲、竹家居、竹文創等四大系列竹制品1萬余種。同步配套線上商城,打造“興文竹品”區域公用品牌,立足“買全國、賣全球”,2023年實現線上線下銷售收入3800萬元,開啟了興文竹農依靠科技賦能經濟增長。
上一篇: 湖南桃江:小竹子做成大產業
下一篇:四川宜賓做大做強“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