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銅仁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市發展的突出位置,全面實施綠色發展戰略,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廣袤大地生態正美起來、環境正靚起來。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不斷鋪展。
近年來,江口縣深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創新“梵凈生態賬戶”。該賬戶通過采集個人和企業生態行為信息數據賦分,共有5個一級指標和147項指標,當積分達到一定數值便可兌換金融優惠。今年6月,因“梵凈生態賬戶”積分達到了相應數值,民宿經營者任志華享受到了“提額降息”優惠。“這個生態賬戶給的實惠太大了,利息每年減少了3000元,貸款額度也從25萬元提升至30萬元,我的民宿正要改革裝修,提升的5萬元正好解燃眉之急。以后在生活中,我會繼續購買綠色產品,堅持低碳出行。”
貴州苗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黃衛介紹:“我們公司通過利用農村閑置土地來擴大綠色中藥材種植面積,增設部分新能源設備,參加公益性活動等行為,增加梵凈生態積分,提高貸款信用額度和降低利率,便于公司更好地發展”。
據悉,自2022年9月推出以來,“梵凈生態賬戶”建立體系實現動態轉變,已創建賬戶9598戶,評級授信46271.89萬元,發放貸款1905戶、41690.33萬元,年減利息371萬元,還入選典型案例,為江口綠色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萬山區茶店街道紅巖村的山頭,工作人員正在查看山桐子苗的根部生長情況,這些樹苗是退耕還林以來種植的經濟樹種,目前長勢良好。這片山頭坡度較大、地形崎嶇,長期以來都是荒廢狀態,茶店街道將不宜耕種的土地退耕還林還草,種植經濟樹種,退耕還林面積達2184畝,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我們結合當地實際,按照‘適地適樹’原則,鼓勵農戶選擇油茶、山桐子、杉樹等優勢樹種,并在每年造林季節抽調技術干部深入林地進行監測和指導。”茶店街道社區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黃前新說。
在萬山區高樓坪鄉大樹林村,村支書、主任、林長張美明正和工作人員對村里的108棵古楓木樹進行常態化檢查,古樹是大樹林村的標志,它們與居民的七彩房屋組成了一幅美麗田園畫卷。該村共有林地100余畝,為了守護好這份獨有的林地資源,村里對古樹實施編號管理、掛牌保護,每年安排專人進行管護,對林業資源實施“林長+護林員”的網格化管理。
張美明說:“實行‘林長制’以來,大樹林村從制度方面、體系建設方面、組織方面進一步細化,認真落實‘林長制’網格化管理,在防火防災、病蟲害管理方面都有了進一步提升,村里的環境更綠更清”。
萬山區共設立了249名林長,構建了四級網格責任體系,全面強化林地動態管理。如今,全區森林覆蓋率達67.7%,村莊綠化覆蓋率為48.97%,生態和人居環境持續向好。
目前,貴州省銅仁市以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為抓手,加快推進“綠色銅仁”建設,啟動實施通道綠化、裸露山體生態修復治理,大力開展以綠道、綠水、綠城、綠園、綠景、綠村為重點的全域綠化“六綠”三年攻堅行動,森林、水土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為構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發揮了積極作用。銅仁市既重經濟“含金量”,更重生態“含綠量”,綠色經濟占比升至48%,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規模全省居首,還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9818畝、水土流失治理380平方公里、營造林31萬畝,為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
近年來,銅仁始終守牢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緊扣省委、省政府對銅仁提出的“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奮力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要求,將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有機結合,完善綠色制度、筑牢綠色屏障、推動綠色發展,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下一步,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鞏固和擴大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