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賞花,秋賞葉,大自然的多彩調色盤打翻在樹梢林間。北京秋天之美,不僅僅是去香山觀看紅葉、街邊看銀杏,那些有著千百年樹齡的古樹“活文物”,在展現自然之美的同時,也散發出“無懼風霜洗禮、沁潤歷史長河”的強大氣場和獨特美麗。這些珍貴的名木分布在城鄉各處,樹冠相交、亭亭如蓋,見證古都歷史沿革。
為對全市古樹名木及其生境整體進行有效保護,北京市從2021年開始不斷嘗試和探索保護新模式,建設了20處古樹主題公園、古樹街巷、古樹社區、古樹鄉村等一批保護試點。不久前,記者從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獲悉,北京計劃2023年再建設20處古樹及生境整體保護試點,確保每個區至少建設一處以上古樹保護小區、古樹社區或古樹鄉村等,為首都市民帶來更多的綠色福祉。
強化對古樹名木本體和周邊生境進行整體保護
北京作為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首都之一,也是古樹名木資源最多的首都之一,樹種豐富、分布集中,是名副其實的“古樹之都”。
據了解,北京全市共有古樹名木4萬多株,其中,一級古樹6000余株、二級古樹34000余株,名木1000余株。主要集中在側柏、油松、檜柏、國槐這四類常見鄉土樹種,占全市古樹名木總數的90%以上,其中,側柏和國槐是北京的市樹。古樹與文物古建、胡同院落、傳統村落等相生相伴,密不可分,蒼松古柏掩映下的紅墻碧瓦已成為北京的代表符號,是古都風貌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和關心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以首善的標準,創新理念、多措并舉,全力打造首都古樹名木“金名片”。開展了包括全市資源普查,實施體檢評估;出臺條例規劃,完善標準體系;創新搶救復壯技術;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檢查考核;開展“讓古樹活起來”等一系列宣傳工作。
“其中,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進一步拓展古樹名木保護內涵和外延,在注重古樹名木本體保護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強化古樹名木及其生境保護和基因保護,打造了一批古樹主題公園等保護試點20余處?!笔锥季G化委員會辦公室義務植樹處二級調研員曲宏告訴中國環境報記者,對古樹名木本體和周邊生境整體進行保護,是本次試點背后的嶄新理念,包括改良根系土壤環境、擴大根系營養面積、系統改善周邊環境、優化伴生植物,形成良性的植物群落,同時強化控制和減少人為干擾、自然破壞、環境污染等對古樹名木的影響。
北京分批次建立古樹公園等保護試點,是出于何種考量呢?曲宏告訴記者“古樹名木作為‘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生態、景觀和經濟價值,以古樹公園保護試點這種模式探索對古樹名木及其生境的整體保護,是傳承中華文明、保護歷史見證的需要,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優良基因的需要,是建設生態文明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span>
因地制宜打造多種形式保護試點,古樹煥發勃勃生機
據了解,古樹名木保護試點的形式非常豐富,包括古樹主題公園、古樹社區、古樹鄉村、古樹街巷、古樹保護小區等,而這主要依據古樹名木所在的生長環境,因地制宜建設相應的試點對其進行保護。
為更好地保護北京最“長壽”、樹齡3500余年的古柏,密云區新城子鎮按照“護樹、移路、建園”的基本思路,將影響古樹健康生長的原有跨省公路東移19.4米,騰退房屋1400平方米,拆除舊路面2000余平方米,擴大古柏保護面積600多平方米。還規劃建設了320畝“九摟十八杈”古柏主題公園,構建了“復層、異齡、混交、多功能”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穩定森林生態系統,極大地改善了古柏及其生境,增強了周邊百姓的綠色福祉和綠色獲得感,千年古柏也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為更好地對市內少有的位于社區內的松柏古樹群落進行保護,海淀區八里莊街道建立了世紀新景園首個古樹社區,該項目以古樹保護為出發點,充分考慮居民的實際活動需求,將古樹保護工作與居民對美好環境的訴求相結合,打造了人與古樹共生的和諧社區。不僅對區內古樹偏冠、傾斜等問題進行了修正,把影響古樹根系“呼吸”的硬化鋪裝,也做了改造提升。將樹下活動場地改造為無基礎的木平臺,還為古樹設立獨立圍擋。同時,還加設林下棧道、石籠花池等設計,在充分發揮古樹名木的歷史文化和生態文明價值的同時,也豐富、拓展了居民活動空間。
為統籌考慮古樹保護與文化發掘,順義區牛欄山鎮以北孫各莊千年古銀杏樹為載體,打造了古樹鄉村。拆除古樹周邊原有硬質鋪裝,擴大古樹保護范圍,并增設游憩設施和文化景觀,把古樹保護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古樹四周的圍欄隔離出寬敞的生長空間,不少村民在樹下聊天、帶孩子玩耍。古樹保護方式從原來的“生人勿近”變成現在的“融入生活”。使當地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古樹文化及古樹保護的意義,留住了最美鄉愁,讓古樹真正地“活起來”。
“已建成的20余處試點覆蓋了全市16個區,因地制宜,類型多樣,不同類型的試點均為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積累了經驗?!鼻瓯硎荆ㄟ^試點建設,全力加強了對古樹名木本體及其生境保護,也進一步發掘了古樹名木歷史文化內涵,同時,為市民親近古樹也創造了便捷的條件和空間,有利于讓更多市民了解古樹名木,在心中種下呵護生態的種子。
古樹名木保護仍存在薄弱環節,應盡快出臺全國統一保護條例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對古樹名木保護的宣傳力度,各地都在扎實開展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建設了古樹公園等保護試點,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古樹名木的保護仍存在薄弱環節,需要進一步完善。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古樹名木保護與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康永祥表示,目前,在一些景區、公園、重點文物地區,古樹名木保護較好,專業程度較高。但是不少地方,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由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保護資金渠道不暢,針對古樹名木采取的保護措施并不到位,而且對古樹名木的保護還停留在簡單的被動保護。
其次,開展古樹名木保護本身也并非易事?!肮艠溆捎谏L時間長,一般樹體的體量較大,根系分布廣,造成水分與養分的疏導距離過長,運輸效率降低,生長勢弱極易招致病害;同時古樹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也高。”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植物與古樹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叢日晨告訴記者,“古樹需要足夠大的土壤面積,而且要求所在的生長環境無積澇、無嚴重干旱,并且不被人為干擾,還有適度自然植物群落。然而目前在城市、鄉鎮遺留的古樹很多都是生長在有限的空間內的,且地上物常被修繕,導致古樹的生長環境容易被擾動?!?/span>
“目前,部分從事古樹名木開展養護復壯工作的一線實操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不足也是古樹名木保護面臨的薄弱環節?!眳踩粘扛嬖V記者,古樹復壯并不同于一般的園林工程,要求一線實操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具備非常綜合的技能。
“此外,古樹名木修護復壯費用高、不好量化;對民眾古樹保護的宣傳教育有待進一步強化等這些問題也是各地古樹保護工作中需特別關注的問題?!眳踩粘垦a充道。
那后續如何為古樹名木提供更好的保護呢?叢日晨表示,“應該是全方位的,國家層面上也應盡快出臺全國統一的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提高古樹名木統籌保護力度。只有在法規和技術標準完善、一線實操單位業務水平精煉、民眾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等層面共同滿足時,古樹名木保護事業才能走得更遠?!?/span>
“在古樹公園建設問題上也應在開展試點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出臺指導性的意見或建設辦法?!眳踩粘勘硎荆壳叭珖鞯囟荚谶M行古樹公園等保護試點建設,這已成為全國古樹保護工作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古樹公園不同于一般的口袋公園、鄉村公園,涉及對古樹名木保護的方方面面,出臺相關指導意見或是建設辦法將有助于古樹名木保護的進一步規范。
下一篇:浙江青年生態文明志愿服務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