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福建省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系統謀劃、科學施策,研判生物安全形式,強化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不斷提升區域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其中,松材線蟲病統防統治作法在泉州市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現場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藍色海灣”項目被列入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樣板工程”;勺嘴鷸、黃嘴白鷺、黑臉琵鷺、中華鳳頭燕鷗等多種珍稀候鳥飛臨越冬被央視新聞多次采編報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俞發生動重彩。
一、強鏈補鏈,健全生物安全治理體系
一是推深做實林長體制。完成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林長組織架構搭設和責任網格區劃,將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防滅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列為林長巡林和績效考核重點,全年各級林長組織巡林4000余次,協調解決疑難問題8000多個;拓展建立“林長+公檢法”司法護航體系和林長河長“雙長制”協同共治機制,不斷開創生物安全共建新局面。二是織密監測預警網絡。投入287萬元完成森林資源監控系統提升,實施主要山體、林地全天候全覆蓋監測,提升末端異常感知預警能力;聘請泉州市觀鳥學會在晉江全域布設12條調查樣線,開展為期2年的鳥類資源及棲息地監測,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密切關注野生動物重點活動區位和候鳥遷徙、越冬重要時節的種群動態,強化樣本采檢和無害化處理等疫源疫病監測工作,形成檢測報告120余份,未發現異常情況。三是建立應急響應機制。研究制定森林火災、生物災害應急預案,以及動物疫情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搭建應急指揮體系,明確職責分工,強化監測預警、分級響應、處置評估等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我市生物安全應急預案體系。
二、通力協作,凝聚野生動物保護合力
一是部門聯動巡查執法。聯合市直部門、公安系統等,針對濕地、自然保護地等野生動物重點棲息場所開展巡查執法行動3次,動態監測和守護野生動物安全;專項開展“2022清風行動”,嚴格清查野生動物養殖場所、遷飛通道、花鳥市場、餐館飯店等重點場所,重拳打擊非法獵捕、食用、出售、收購和使用野動及其制品的違法犯罪行為,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00多人次、檢查重點場所500多個、破獲危害動植物案件16起。二是加強收容救治放生。成立市級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聘用專業人員,規范救護場所,建立24小時報警救護機制,及時、科學對受傷的動物進行收容施救,康復后適時放歸自然,今年來有效處置野生動物救助類警情235起,成功救護野生動物248只,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5只,放生護飛野生動物50余只。三是壯大野動保護隊伍。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愛鳥周”等重大主題宣傳日為契機,簽約4個“愛鳥護鳥文明鄉村”,成立6支“晉江市保護野生動植物志愿者隊伍”,組建2支“泉州市愛鳥護鳥紅領巾志愿隊”,積極引導全市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理念,帶動全民加入野生動植物保護共建共治行動。
三、多措并舉,牢筑森林資源安全防線
一是嚴格重點林木管護。以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導向,加強公益林、天然林、古樹名木等保護,投入14萬元為全市451株古樹名木和2.89萬畝公益林購買保險;投入101萬元為公益林、天然林發放生態效益補償和天然林補助;發起古樹認養活動,籌集保護資金7.5萬元,強化“綠色”活化石守護。二是四防強化森林防火。綜合“人防+物防+技防+機制防”等措施,市、鎮、村三級聯動,100名護林員分區劃片常態巡護,強化設防設卡、火源管控、隱患排查、督導檢查等工作,持續發力、扎實推進森林防滅火;投入56萬元建設靈源山森林消防設施,完成消防管道3.2公里、消防栓56個,同時發放補助15萬元帶動相關鎮街清理林下可燃物756畝;完善“視頻監控中心+高清遠程探頭+智能語音卡口+無人機巡航”技防力量,進一步增強監測范圍和運行能力,實現全年主要山體零火情。三是立體宣傳造濃氛圍。在進山主要路口、景區人流集中區、林緣和林田結合部等位置開展防火宣傳,在村村通、村級廣播播放火災預警和禁火令通告,今年來,累計發放傳單2萬多份,發送短信57萬余條,張貼橫幅標語430多條、禁火通告5000多份,在微信朋友圈宣傳禁火50萬次,全方位營造我市森林防火氛圍,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四、綜合施策,攻堅有害生物防治除治
一是分類除治互花米草。制定《晉江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方案》,查底數、清存量、遏增量,向互花米草宣戰,針對連片的互花米草,采用大型水陸挖掘機按深挖、深翻、深埋的方式除治,翻挖深度達到80厘米以上;對零星互花米草進行多次刈割、人工拔除,做到“斬草除根”,共歷時40天,高效完成安海灣、深滬灣互花米草除治任務2040畝。二是綜合防治松材線蟲。對全市主要山體松林實施統防統治,執行全過程監督監管和兜底式資金保障,今年來撥付松材線蟲病專項防控經費700多萬元,切實提高防治成效,松材線蟲病疫情發生面積由最初5030畝降至目前144畝,有望于2024年拔除疫區。三是科學實施生態修復。依托水動力規律塑造的地形地貌,進行宜林灘涂改造,種植秋茄、桐花、紅海欖等紅樹林適宜品種2912畝,實施海岸生態化改造6.2公里,建設1處鳥類覓食區、1處夜間棲息區、1個觀鳥監測塔和2座觀鳥長廊,高質量完成“藍色海灣”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共5892畝,傾力打造城市最美景觀岸線和鳥類棲息樂園,切實維護生態安全。
下一篇: 廣東惠州今年已建成8個“口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