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2年,深圳市寶安區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以高質量生態環境助力寶安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城、國際化灣區濱海城、高品質民生幸福城。一個藍天常在、秀水長清、空氣常新的大美寶安,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生態茅洲河
守護水清河暢 逐夢“幸福河湖”
綠野似毯,水清景美,碧波蕩漾的清澈河水,不僅引來眾多鳥類棲息,而且成為市民游玩休閑的網紅打卡地。
2022年,寶安全區66條河流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V類及以上,水質達到Ⅲ類水及以上河流長度106.2公里,占總長比達到45%。茅洲河共和村國考斷面水質月均值達到地表水Ⅲ類,4座飲用水源水庫水質月均值均達到地表水Ⅱ類。
2022年,寶安區創新建立“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統籌領導、組織全區河流聯動治理,打擊各類破壞水生態環境問題,強化公益訴訟及生態環境修復,實現重點工作協同推進,重大案件協同督導,進一步提升了法治促進河流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
全區基本完成排水小區正本清源查漏補缺和暗涵暗渠整治,完成零直排小區創建累計4176個。福永水質凈化廠二期和沙井水質凈化廠三期建成運行,新增污水處理規模42.5萬噸/日。五指耙水廠改擴建工程建設完工,擴建后達30萬噸/天,可為松崗、燕羅片區解決供水困難,惠及人口70萬人。
此外,寶安區出品的紀錄片《深圳有條茅洲河》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獲得熱烈反響。在今年的廣東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評選中,茅洲河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深圳寶安段、光明段,東莞濱海灣段)入選“十大范例”名單。
濃濃綠意入眼來 通山達海碧道鏈
碧一江春水,道兩岸風華。一條條碧道串聯起山、河、湖美景,讓青山綠水的幸福觸手可得。
寶安區率先在全市開展《寶安區碧道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以新圳河、西鄉河、石巖河作為試點,優先推進區位條件優越碧道的詳規編制及報批。2022年建成17個碧道項目合計93公里,累計建成總數達153公里。由于碧道建設成效明顯,寶安區榮獲廣東省2020-2021年度萬里碧道建設激勵資金,是全市唯二。
其中新圳河碧道項目先行先試,開辟“以函代批”新路徑,大大縮短審批時間,并推動西部中心區6條碧道項目可研報批,落實七彩碧道理念。完成了寶安區三大片區河流補水系統完善方案初稿編制,建成航港濕地、塘頭濕地和石巖河口、應人石河口等4個生態庫,將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閑娛樂空間。
據悉,《寶安區碧道建設規劃》,為全區構建了“兩帶三廊五區”的碧道總體結構。到2025年,寶安將高質量建成255公里碧道,構建起水岸一體的河流生態廊道、營造匹配大灣區高度的濱水風貌。
扮靚綠色家園 生態福祉人人共享
漫步寶安,眼前是一幅干凈澄澈的藍天白云畫卷。生活的詩意與自然交融,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生態福祉。
2022年以來,寶安堅定不移深入落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戰略決策,編制《寶安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高標準實施“氣十條”,建成大氣環境質量智能管控平臺,率先全面開展工業企業VOCs深度調研與對策研究工作,編制土壤污染聯控共治九條措施,全區生態環境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PM2.5平均濃度穩步下降至17微克/立方米,達歷史監測最佳水平,同比下降16.7%,全市改善幅度第一。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背后,是寶安馳而不息的有力舉措:水生態環境管控力度持續增強,實施水質“一周一監測,一周一通報”制度,推行“科技管控+人工巡查”機制;土壤污染防治方式取得新突破,采用“水土共治”模式開展土壤及地下水治理修復,成為全市借鑒案例;藍天保衛戰全方位推進,涉氣污染源“紅黃藍綠”疊加污染熱力圖,實現精準管控,篩選20家企業作為碳排放重點項目管控清單,開展“碳評估”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越發鮮明。
厚植生態底色 打造產業發展綠色引擎
把綠色作為底色,發展才更有亮色。
2022年12月14日,卡士生產廢水委托處理(試點)協議簽約儀式在卡士乳業(深圳)有限公司潭頭工廠舉行。試點工作開展后,卡士每年有望節省處理成本數百萬元,同時水質凈化廠可獲得碳源,從而助力綠色低碳發展,促進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三贏”。
寶安區為持續擦亮營商環境綠色發展底色,率先推出“生態惠企”十條舉措,打造“綠色引擎”。打造全市首個基于CIM平臺的“智能選址”區域環評服務系統,為企業提供智能選址、精準服務。在全市率先開展工業廢水委托水質凈化廠處理工作,加快構建“智慧生態管控系統”,促進企業提升環保管理水平,減輕企業負擔,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具有寶安特色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為建設“高品質民生幸福城”增強了綠色動能、增加了生態福利。
為積極落實“碳中和”戰略,寶安區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全國首家“碳中和”汽車經銷店正式落地寶安,成為全市乃至全國碳中和借鑒案例,并帶動起周邊更多企業踐行綠色行動。
統籌推進“山海連城” 構建理想生活城區
有一種心動,是在山海自然中,遇見四季;擺脫城市的喧囂繁雜,投身到大自然中,感受萬物變化。2023年開年第一天,寶安區首屆公園戶外樂享節圓滿舉辦,活動的舉辦地點正是深圳遠足徑郊野徑的“零公里”起點——羅田森林公園。
過去一年,按照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編制的《2022年深圳遠足徑郊野徑建設工作方案》,寶安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則,開展了83.7公里的遠足徑郊野徑建設。
寶安區遠足徑郊野徑包括遠足徑40.5公里,郊野徑43.2公里,主要分布于羅田森林公園、鳳凰山森林公園及陽臺山森林公園。建設過程中,堅持水泥鋪裝零增長、生態資源零損失、自然環境零沖擊的建設“三零”原則,盡量保持原生態,保留山林原有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山中現有步道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和貫通,運用土坎、砌石階梯、導流橫木、土木階梯等工法,使得步道與周圍環境達到“自然無痕”的效果。此項工作自2022年年初啟動以來,寶安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認真研究《深圳市遠足徑總體規劃布局》,先后派出35組踏勘人員,不畏險阻、風雨無阻地進行了23次、累計200多公里的現場踏勘。同時,寶安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多次組織志愿者參與遠足徑手作步道的共建。目前,寶安區新建的83.7公里遠足徑郊野徑已于2022年12月底完成建設。
寶安擁有完整優越的自然環境、聯系緊密的山海河湖城關系、繁華豐富的市民生活業態。近年來,為打造國際一流的生態環境,實現“推窗見綠、四季見花、處處是景”的愿景,構建穿山達海的城市漫道,讓市民更好地享受戶外、親近自然,寶安以“美麗宜居家園”為規劃建設主線,結合深圳市“一脊一帶二十廊”的建設目標及寶安區本地特色,開展了山海連城、公園城區、慢行系統等系列規劃,并將慢行系統構建、公園之區建設、遠足徑郊野徑建設等行動落實到藍綠公共空間的營造上,真正讓寶安形成“山海入城、河林織城”的理想生活城區。
細心的市民可能發現,在海濱廣場附近多了一條跑步道,該條跑步道全長1.3公里,寬3米,基層采用透水砼材質,面層鋪設透水彩色瀝青。這是寶安中心區漫游城徑工程(一期)中央翠環示范段,也是寶安區漫道網絡的其中一個縮影。據了解,寶安區慢行系統規劃通過“一環七道六區”串聯山海河林園,打造無斷點連續貫通的300公里漫道骨架;同時,關注民生幸福,連接市民家門口與工作地,打造安全舒適、全齡友好的700公里慢行網絡。據悉,慢行系統也將連接城市人文景點、熱門商圈、文體設施,營造慢行+消費的新生活場景,串聯近300個公園與類公園節點,形成通山達海、河林入城、串園連趣的漫游公共空間網絡,重構高密度建成區的綠色發展密碼。未來,市民不僅能徒步山林,擁抱大自然,療愈心靈,也能在山海廊道中暢快地漫步、跑步與騎行,開啟一段極致的“山海漫游”之旅。
實施“園中之城”計劃 構建全域公園城區
濱海文化公園里,巨大的摩天輪為寶安的藍天增色;在茅洲河燕羅濕地公園,各色花朵搖曳在碧道兩旁,水清岸綠、魚翔淺底、鷗鷺齊飛的美好畫面重回視野,藍天碧水相輔相成,繪就寶安美麗新畫卷……
近年來,寶安區不斷加大公園建設力度,陸續建成了深圳灣區新地標的寶安海濱文化公園,自然生態風情濃厚的羅田森林公園,季相景觀顯著并獨具城市標志的四季公園,富含濱海特色風情的西灣紅樹林公園,聚集人氣暢行環湖綠道的立新湖公園、石巖湖濕地公園、蠔鄉湖公園,依山而建的尖崗山生態公園、企龍山公園等,基本形成社區公園-綜合公園-森林郊野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全區綠化覆蓋率為48.08%,為市民提供更多可游玩可休憩的好去處。
按照“國際一流灣區CBD”標準,為增強公園的可達性、參與性,提高游玩性、趣味性,寶安區對全區30個公園進行便民惠民提升,提升綠化面積約110萬平方米,新增健身設施95處,新增休閑座椅196套,新增自動售賣機5個,完善標識標牌323套,更新照明41座,種植開花喬木2263株,新增球場10個,直飲水設備29個,休閑廊架36個。
據了解,目前,寶安區已建成公園203座,含綜合性公園28座,森林公園3座和社區公園172座,實實在在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接下來,寶安還將打造一批高品質公園,同步推進廉政公園、青年公園、圍棋公園等精品主題公園規劃建設,以及老年人公園地下停車庫建設工程、平巒山公園升級改造工程、固戍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上蓋公園新建工程、寶安區兒童公園、福永水質凈化廠二期工程上蓋公園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形成主題多樣、全齡友好、花景繽紛的公園網絡。同時,公園系統與慢行系統聯動,打造五大公園群,讓公園與城市更有機融合,5分鐘覆蓋率達90%,真正實現城市建在公園里,最終構建起“推窗見綠、開門入園”的全域公園城區。
“十四五”期間,寶安將依托“一帶一脊六廊”的生態骨架,按照“復合型、生活型、生態型”公園建設要求,堅持高標準規劃、高品質建設、高水平管理,大力推動公園發展規劃研究。圍繞復育自然野趣的山海生境、打造便捷可達的全域公園、挖掘立體多維的繽紛景觀、營造多元活力的綠色生活四個總體發展思路,助力寶安建設和美宜居幸福家園,打造高品質民生幸福城。至2035年,寶安區將力爭建成各類公園400個以上,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5%,形成網絡化、系統化的公園城市空間格局。
上一篇:中山杉:來頭不小的“樹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