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祁連山,綿延千里,它孕育了冰川河流、草原濕地,也養育了一方百姓。近年來,甘肅省張掖市堅決扛牢祁連山生態保護重大政治責任,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整治修復祁連山生態,推動祁連山由“亂”到“治”再到“美”的轉變。
生機重回祁連,整治修復卓有成效
近年來,祁連山整治大見成效,通過整治修復,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張掖段)179項生態環境問題整治任務全面完成,礦業權、旅游設施項目分類退出和水電站關停退出工作全部完成。保護區核心區全部農牧民、緩沖區34%農牧民搬出安置,提前3年完成草原減畜20.63萬羊單位任務,林草“一地兩證”問題妥善解決,342.59萬畝林草重疊面積實現權屬分明。
經過幾年的努力,祁連山人類活動明顯減少,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水源涵養能力持續提升,逐漸恢復了原始風貌。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編寫的《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及生態環境變化評估報告》顯示,祁連山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有升、持續向好,草地面積明顯增加,植被生長狀況總體改善,明顯改善區域占保護區總面積的比例增加了37.5%。
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丹馬場時指出,祁連山生態環境由亂到治、大見成效,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希望繼續向前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做法入選中組部生態文明建設案例,生態環境部明確將其作為全國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的“教科書”“博物館”進行總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排名全國第二位,2021年張掖市在全省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考核工作獲得優秀等次并排名第一,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榮獲2022綠色亞太環保成就獎。
筑牢守好責任,多方發力共同治理
面對祁連山的生態環境保護,張掖市委市政府堅決扛起筑牢守好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政治責任,帶領全市人民攻堅克難,全市各級各部門徹底整改,廣大生態環境工作者嚴格監管、科學保護。
張掖市實行集中力量打攻堅戰的“指揮部”領導模式,堅持市級黨政班子成員分工負責抓整治和四班子成員聯系包抓整改項目的“雙保險”責任制,采取固定督查人員、固定督查區域和每月至少明查1次、暗訪1次的“雙固定、雙督查”方式,持續開展整改整治“回頭看”“再鞏固”“再提升”,確保舊問題不反彈、新問題不發生。
同時,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2012-2020年)》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一期),累計完成投資57.06億元。統籌實施了“一園四帶”造林綠化示范建設項目,2017年以來累計實施綠化造林263.4萬畝,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4.8%,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8.86%。持續推進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先后累計投入資金2.2億元組織實施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工程。
張掖市在建設“河西走廊經濟帶”和實施“四強”行動中找準自身的功能定位,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型經濟,全市共建成特色優質林果面積達64.5萬畝。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盤道山、皇城2個抽水蓄能電站在全省率先開工。探索推進風光資源市場化競爭性配置,落地建設新能源項目259萬千瓦、協同項目25個。將環境質量底線作為項目落地的硬性條件,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綠色低碳和集聚發展,2022年209個環評共批復環保設施投資5.2億元,已完成投資1.4億元。
加強生態保護,做好綠色發展文章
“張掖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堅持把筑牢守好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為張掖對全國、全省大局的最大貢獻,著力建設以‘一屏一帶一廊一城’為支撐的生態功能區,突出做好‘夯實綠色根基、守好綠色底線、厚植綠色優勢’三篇綠色文章,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夢想。”張掖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建平介紹道。
張掖市全面落實《祁連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試行)》和甘肅省委省政府《加強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見》,持續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常態化監管,從嚴組織開展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考核,不斷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成果。
此外,張掖市系統推進生態修復治理,加快建設祁連山國家公園,縱深推進祁連山和黑河濕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深入實施“雙重”規劃和國家儲備林、森林質量提升、草原修復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程,爭取實施新一輪黑河流域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建設“一屏一帶一廊一城”為支撐的生態功能區。
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污染治理,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加快實施國家EOD和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項目,持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深化生態環境“全鏈條”監管模式改革,拓展用好“一庫八網三平臺”建設智慧張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加強全域生態環境監管。積極開展“三線一單”成果共享共用,從嚴執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健全完善以監測、評估、執法、監督等為主要內容的生態保護監管體系,提高對祁連山區域生態環境監管的科學化、精準化水平。
全面推進能源、工業、交通、城建等重點領域減碳化零碳化,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節能降耗行動,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穩步實施“雙碳”戰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碳匯補償和交易機制,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和碳達峰試點綠色園區建設,創建國家“零碳”城市。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張掖市筑牢守好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將祁連山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綠水青山常在,美麗的祁連山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