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資溪縣毛竹林 江西省林業局供圖
萬頃竹海迎風傲立,茂盛蒼翠竹韻悠遠。
江西竹林資源豐富,全省竹林總面積達1765萬畝,活立竹29.72億株,居全國第二位。
2023年,全省竹產業總產值達798億元。毛竹林面積超過10萬畝的縣(市、區)有47個,宜豐、崇義、奉新、安福縣被評為“中國竹子之鄉”,資溪縣被評為“中國特色竹鄉”,弋陽縣被評為“中國雷竹之鄉”。安福縣建成綠色新材料科技產業園,資溪縣成功打造竹科技產業園,一大批國內竹產業龍頭企業入駐,樂安縣建成森林食品產業園,萬安、貴溪、上猶、崇義等地正在積極建設竹產業園……
一片翠竹,一頭連著生態環境,一頭連著鄉村振興。江西近年不斷盤活“竹”優勢,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逐步升級。
政策扶持助力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9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聚焦竹資源培育精準化、竹加工業發展集群化、竹文化產業化、竹基礎設施便利化、竹科技現代化、竹產品品牌化六大重點任務,提出實施竹產業“千億工程”,明確了“竹”產業發展目標和支持保障措施。
政策出臺以來,江西省財政逐年加大林業產業項目資金投入力度,提高了油茶、毛竹、森林藥材等種植補助標準。毛竹低產低效林補助從每畝150元提高到300元、毛竹筍用林或筍材兩用林補助從每畝250元提高到500元,新造雷竹筍用林補助從每畝350元提高到600元,對新建寬度達3米以上的竹林道路,按每公里1.2萬元安排補助。
地處贛西北的銅鼓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深厚,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漫山遍野的毛竹林。全縣毛竹總面積達45.9萬畝,年可采伐毛竹約800萬根。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粗放經營,漫山翠竹發揮不出應有的價值,受低產低效、開發利用不足等難題困擾,竹資源很大程度上被閑置。
銅鼓縣大槽村黨支部書記朱勇名回憶,“大槽村有2.5萬畝毛竹林,低產竹林平均每畝補貼以前只有150元,算上其他成本,每年收益只有100元左右。”如何把這座竹山變成“金山”,也一直是朱勇名牽腸掛肚的事。
破解發展難題,首先要找準對策。2022年,朱勇名到福建永安市參觀毛竹林高標準改造項目,回來的路上,他分析當前大槽村毛竹低產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規模化經營,而規模化經營的前提是毛竹林要高產出。
朱勇名組織成立了合作社,對毛竹林進行高標準改造,大力推廣筍竹兩用經營管理模式,吸引37戶村民自發參加。2022年,該村共改造毛竹林720畝,新增高改面積1000余畝。昔日低產竹林搖身一變,成了豐產的筍竹兩用經濟林,竹筍產量、質量和竹林地綜合產出率顯著提升。
作為全國首批十大“中國竹鄉”之一,崇義縣擁有毛竹林73.4萬畝,活立竹蓄積量1.03億株,年產毛竹1200萬根以上。
近年來,崇義縣按照“山上抓基地、山下建工廠、園區育龍頭、林區活三產”的發展思路,想方設法培育優質資源。
“鎮里竹制品加工廠和合作社多了,竹子變得好賣,大家屋前屋后、荒山荒地都種上了竹子。”鉛廠鎮義安村黨支部書記鐘寶佐說。
從粗放經營到精細管理,崇義縣創新竹資源培育機制,竹資源提質增效顯著。如今,全縣竹林畝產從3000元提高到7600元,冬筍產量從90公斤提高到170公斤,春筍從53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
科技支撐強化竹產業發展動能
江西省從2020年開始設立竹產業創新項目,對筍、竹加工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給予資金補助,重組竹集成材無限接長技術、高耐瓷態戶外重組竹材生產技術等一批先進科技成果得到了有效轉化應用。2023年,全省年產重組材(含坯材)超4500萬平方米,以竹代塑各類產品用材達115.5萬立方米,竹纖維制品達430萬件。
雷竹竹筍清甜爽脆的口感深受長三角地區市民的青睞。雷竹也是江西省引進最早、栽植面積最大的中型筍用竹種,目前全省雷竹種植面積達15萬畝,主要分布在弋陽、萬年等贛東北地區。“一畝雷竹十畝糧,二畝雷竹上學堂,三畝雷竹娶婆娘,四畝雷竹蓋新房。”這首順口溜在江西萬年縣老少皆知。
“由于雷竹出筍較早,贛東北地區群眾爭相種植雷竹。”江西省林業科學院竹類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介紹。
王海霞的團隊主要從事竹類植物研究和推廣,他們將現有科研團隊與科技推廣服務有機整合,積極開展毛竹冬筍、雷竹筍高產培育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推廣,先后在弋陽、婺源、東鄉、分宜等地實施一大批科技項目,建立高效培育技術體系,營建大面積高效培育技術示范林。借助江西省林業局“百團千人送科技下鄉”活動平臺,累計舉辦筍用竹技術培訓班23期、培訓2980人次,編發技術資料近2萬份,錄制“雷竹覆蓋技術”“毛竹覆蓋冬筍培育技術”等關鍵生產技術教學視頻5部,在“江西林技通”等平臺廣泛傳播,點擊量超45萬次,有效普及了筍用林立竹結構調整、養分調節、林地覆蓋等高效培育技術。
此外,資溪、弋陽、樂安等地筍竹科技小院獲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批復設立。竹基新材料與物質轉化、森林固碳增匯、竹材工業化先進制造、功能性竹重組復合材料等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立項支持。江西省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竹能源與碳材料科創中心、省林業局木竹家具綠色制造重點實驗室等技術創新平臺先后成立。科技部中菲竹子聯合實驗室、國家林業草原竹纖維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竹科技平臺正在加快籌建。
以竹代塑加快竹產業加工升級
竹子是綠色、低碳、可降解的天然植物材料,從一次性竹制袋子、瓶子、紙張、包裝、吸管、陶器、杯子和餐具,到更耐用的產品,包括電子設備外殼、手表、眼鏡框……竹制品在很多領域都可以替代塑料產品。
江西竹無論是原竹產品還是竹制板材等衍生產品,都擁有豐富的產品品類,將一根根竹子變為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竹產品,以竹代塑產業前景廣闊。
在安福縣林產業園內,破片、擠壓、成型、開料、打磨,經過一系列工序,一只只精美的竹碗從江西添竹工藝有限公司車間流水線上生產出來。
以前,安福縣毛竹加工企業主要從事竹筷、竹條席、麻將席等傳統“老三樣”生產,不僅資源消耗大,經濟效益也不高。“一根長約10米的毛竹,僅能賣15元,經過精加工制成各類竹制品,產品附加值成倍提升。”企業負責人劉慶說。
安福竹產業轉型發展,見證了江西省加快竹產業科技創新、打造區域性特色化竹產業集群的步伐。
通過多年發展,江西省竹產業已由過去以生產竹地板、竹膠板、竹筷為主,逐漸發展為竹建筑用材、竹纖維制品、竹家具、竹餐具、竹工藝品、竹炭、竹文化用品、竹漿紙產品、竹筍產品等多門類的竹產品。全省擁有1400余家竹加工企業,涵蓋種植、加工、銷售、科研各方面,其中國家重點林業龍頭企業7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52家。
壯大產業的同時,特色品牌也在加速培育。吉安市全力唱響“井岡翠竹”品牌,撫州市“樂安竹筍”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首批“中歐互認”產品認證,弋陽雷竹筍、宜豐富硒筍等特色產品知名度持續擴大。資溪縣成功舉辦第十二屆中國竹文化節,樂安縣連續兩年舉辦中國(樂安)竹筍產業高質量發展經驗交流活動……竹鍵盤、竹音箱、竹家具、竹餐具等本土以竹代塑系列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應用更加廣泛。
在竹資源大省邁向竹產業強省的過程中,江西各地正加快推進產業融合,努力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讓一根翠竹更好地富民惠民,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支點。
下一篇:竹纏繞產品亮相服貿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