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隨著內蒙古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合龍”工程在阿拉善右旗啟動,巴丹吉林、騰格里沙漠鎖邊林草帶全面“合龍”攻堅戰正式打響。
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以雅布賴山為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生態惡劣、過度放牧等因素,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每年以15到20米的速度向東南方向推進,甚至越過雅布賴山,向騰格里沙漠靠攏。在阿拉善盟的衛星遙感圖上,能清晰地看到雅布賴山風沙口處的3條流沙帶,兩大沙漠已有“握手”之勢。
兩大沙漠一旦“握手”,就會形成一個十多萬平方公里的超大型沙源地,向外擴張危及甘肅民勤綠洲和河西走廊。
多年來,阿拉善盟通過工程固沙、人工種草、封沙育林等綜合措施,在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建起了一條鎖邊林草帶,有效阻止兩大沙漠“握手”。2025年,阿拉善盟將在歷年治理的基礎上,用半年的時間補齊剩余“缺口”,實現巴丹吉林、騰格里沙漠鎖邊林草帶全面“合龍”,打造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標志性工程。
2023年6月,總書記到內蒙古考察,親自部署了“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其中,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涉及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四省區。該片區氣候極干旱,水資源匱乏,分布有塔克拉瑪干、巴丹吉林、騰格里、古爾班通古特等六大沙漠和全國三分之二的風沙口。
打草方格,為沙漠鎖邊。 內蒙古日報記者 張慧玲 攝
按照國家林草局總體規劃,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位于阻擊戰片區,涵蓋巴丹吉林沙漠的99.99%,騰格里沙漠的11.63%,該區域也是內蒙古自然條件最惡劣、土地沙化最嚴重的地區。
對此,阿拉善盟全面打響阻擊戰,布局河西走廊綠洲保衛戰、阻沙匯合阻擊戰、阻沙進城陣地戰等“5大戰役”,重點對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開展沙漠鎖邊建設,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綜合生態保護體。
截至2024年底,依托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內蒙古阻擊戰片區已完成防沙治沙任務673.102萬畝(1畝約等于0.0667公頃),超額完成2021年至2025年5年的任務量,“綠進沙退”的良好勢頭得到進一步鞏固。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包頭稀土研究院主任研究員閆宏偉深有感觸:“我深切感受到內蒙古正以務實有效的工作舉措,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和三大標志性戰役,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長城構筑得更加牢固。”
按照規劃,到2030年,內蒙古阻擊戰片區還需完成生態治理449.418萬畝,任務艱巨。“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統籌規劃。”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路全忠說。
2025年,阿拉善盟初步謀劃了9個林草重點項目,不斷提高鎖邊林草帶質量,加強與周邊省區聯防聯治,阻止沙漠入侵河西走廊,堅決打贏這場荒漠化防治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