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日報記者 王鼎 攝
涇源縣三關口,昔日礦區經生態修復治理,“變身”綠水青山。
寧夏日報記者 王鼎 攝
寧夏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重要生態屏障建設。
“本周新增加的記錄為:紫翅椋鳥、小嘴烏鴉。”3月7日,在《2021六盤山自然觀察周報第九期》中,添了新記錄。在自然觀察愛好者的視野中,六盤山不僅是筆記本上的文字、手繪,還是一處自然和諧的秘境。
山,是人們在平地習慣仰望的高度,也是生態修復的目光焦點。賀蘭山、羅山、六盤山三道天然生態屏障,以巍然、以綠意,守望塞上江南。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重要生態屏障建設,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寧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一河三山”為生態坐標,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以生態修復之“手”,療愈山水自然;以系統思維著眼,筑牢生態屏障。如何進一步精準提升六盤山生態功能區質量,讓綠色成為建設先行區的鮮明底色,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
生態坐標 講述和諧共生
今年3月3日,是第八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來自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的信息發布顯示:根據最新監測數據,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共有植物110科442屬1072種;陸生脊椎動物25目61科226種,無脊椎動物13綱47目332科3554種。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
六盤山,是黃土高原上重要的天然水塔、生態綠島?!傲P山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價值,首先是水源保護價值,這里是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的發源地;其次,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這里堪稱‘西北種質資源基因庫’;還有就是森林生態系統價值。”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進一步確保六盤山生態系統面積增加、質量提高、功能改善,馬漢成代表建議,支持建立六盤山生態保護修復補償機制,加大中央財政對六盤山生態保護修復資金轉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補償資金管理、考核評估、動態調節分配等機制。
今年,寧夏林草部門在六盤山啟動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自治區林草局生態修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提高林業創新能力、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的需要,對提升水源涵養能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黃河流域寧夏段國土綠化和濕地保護修復規劃(2020-2025年)》提出,強化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重點對六盤山土石山區密度過大、病蟲害較重、林分退化、易遭雪壓危害的人工純林進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20萬畝,改善林分質量,提高綜合效益。
整體保護 推進國家公園建設
近年來,隨著六盤山400毫米降水線造林綠化等一系列工程的深入實施,六盤山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不過,受地理位置、水資源條件等因素影響,仍需增強區域生態系統連通性,防止水土流失,推進保護監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整體質量。
馬漢成代表建議,推動六盤山生態功能區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修復、整體保護,從而有利于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區域水資源安全;有利于構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格局,推動生態建設與鞏固拓展區域脫貧攻堅成果良性互動;有利于維護區域生態安全。
趙慶豐委員建議,設立六盤山國家公園,有效保護六盤山自然生態系統、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坝欣谶M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健全管理體制和發展機制,加強珍貴稀有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保護?!壁w慶豐委員說。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制度創新。國家公園是由國家批準設立并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
2020年,《寧夏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意見》印發。目前,賀蘭山國家公園已列入“十四五”國家公園設立計劃。
趙慶豐委員建議,創新建立體制機制,對六盤山重要自然資源資產實行最嚴格的保護,促進六盤山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協同聯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新寧夏建設。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明確,著眼增強六盤山天然水塔、生態綠島功能,以南部黃土丘陵區和六盤山自然保護區為重點區域,突出生態保護和水源涵養,綜合治理黃河支流,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建設生態經濟林,保護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今年,寧夏將推進“三山”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開工建設,全力推動賀蘭山國家公園建設,積極爭取六盤山、羅山進入國家公園規劃,深入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持續鞏固提升“三山”生態功能。
山有血脈,林有呼吸。在六盤山龐大的坐標系里,山承載了人的故事,而大山自己的故事,也正在抒寫新的篇章。
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要、綜合修復為基。寧夏將堅持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協同治理、重點治理,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好中向優,為綠色發展注入更強動力,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下一篇:森林防火小知識一圖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