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玉泉鎮滹沱店村的鄉間田野里,一臺臺拖拉機來回穿梭,翻耕土地,村民們緊跟其后忙碌著,旋耕、鋪膜、播種……一幅熱火朝天的春耕播種圖正徐徐鋪開。
滹沱店村位于縣城東南三公里處的盤山景區腳下,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全村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該村村委會主任吳軍紀介紹,多年來,村子以種植糧食為主,玉米是村里的主導產業。“每年種植玉米面積4000畝左右,占全村耕地面積的96%以上。”
“雖然村里有13眼機井,但在特殊氣候影響下,尤其在遇旱情嚴重時,僅有的水利資源還是顯得‘捉襟見肘’。傳統漫灌方式也導致水邊流邊滲,浪費水資源,同時消耗了大量時間和勞力。”吳軍紀說,村民澆灌農田支出很大,且因澆灌不均,土地易出現板結,對農作物產量有一定影響。
農業要振興,科技必先行。滹沱店村不斷尋求改變靠天吃飯現狀的方法,今年以來,該村把科技興農作為為村民辦實事的一項重點內容。向科技索出路,向科技要產量,向科技求效益,村黨支部、駐村工作隊在爭取上級有關科技支持政策的同時,積極組織村民開展實用農業技術培訓。
“以前澆玉米地時,采用大水漫灌,費時又費水。”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村民告訴記者,通過培訓了解到,采用滴灌節水技術節約水的同時還省時省力。“今后種地更輕松,省水又高效。”
村民吳福林今年申報了135畝玉米采用膜下滴灌技術進行灌溉,“通過參加節水技術培訓,基本掌握了滴灌技術使用要領。我已經購回了地膜與滴灌管,最近正在整地,隨后就能鋪膜播種。”
此外,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助力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進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玉泉鎮黨委、鎮政府及有關部門幫助下,滹沱店村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糧田變良田,由村干部與部分村民先行先試。
今年,全村共推廣膜下滴灌節水農業種植510畝。為鼓勵農民種植,當地政府為每畝補貼105元。
“我們將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加大田間技術指導,幫助村民增收致富,帶領村民共建美麗鄉村。”滹沱店村第一書記楊康澤說。
下一篇:廣西春茶交易會在“茶鄉”凌云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