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跨北熱帶、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水、熱條件優越,竹類資源豐富,是我國竹種分布較多的省份之一,發展竹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廣西已知竹種有25屬175種(含變種、栽培型),截至2024年底,廣西有竹林面積724.5萬畝,大徑竹產量超3億根,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兩市。廣西有竹產業基地30多個、竹產品加工企業約600家,竹加工產品涵蓋竹家具、竹地板、竹筍、竹編、竹制日用品等,綜合產值約260億元,帶動超42萬人就業,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林業生態工程質量管理中心主任覃建寧在調研中發現,廣西在“以竹代塑”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以農戶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大部分竹林經營粗放”“竹產業以中小微和家庭作坊式企業為主、產業鏈分散”“科技創新與裝備存在瓶頸、專業技術人才不足”“市場推廣困難與消費者接受度低”等問題。為此,覃建寧提出加快廣西“以竹代塑”促進竹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統籌,完善政策法規體系。“以竹代塑”納入“十五五”規劃,將“以竹代塑”目標融入《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鄉村振興促進法》等政策,明確到2030年竹制品替代塑料比例達到一定的量化目標。建立標準認證體系,制定竹基材料分類國家標準,覆蓋餐具、包裝、建材等領域,提升市場準入門檻。
二是加大裝備升級與科技攻關投入。中央財政專項支持竹材采收機械、智能加工設備研發,推動裝備智能化,提升產業鏈自動化率。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聚焦竹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竹纏繞管道等關鍵技術突破,支持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攻關,設立國家級研發平臺。
三是優化竹林管理與生態價值轉化。實施竹林提質工程,中央財政補貼竹林豐產改造,提升竹林單位產值,推廣竹林碳匯交易試點,探索“種竹-固碳-交易”模式,加強竹子原料林基地道路規劃建設,解決竹材采伐運輸和下山難問題。推動全竹利用,鼓勵竹材邊角料用于生物質能源生產,實現資源循環利用,降低綜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