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廣德市是“中國十大竹鄉”之一,竹林面積88.05萬畝,立竹蓄積量2.4億株,資源總量和產業體量均居全省首位,并獲評省級“以竹代塑”應用推廣基地。
近年來,廣德市持續深化林長制改革,依托豐富的竹資源,按照主攻二產、提升一產、帶動三產的發展戰略,從資源培育、產業升級、三產融合等方面完善產業鏈條,不斷提升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提升竹林經營水平
圍繞完善竹林基地建設,廣德市修建竹林道路500余公里,打造竹物理分解點3個。以竹林資源培育為導向,建設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個,培育毛竹、紅殼竹筍材兩用林9000畝,推廣使用竹林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同時,加強廣德市竹類種質資源庫等項目建設,持續優化竹林品種結構,推廣“毛竹+黃精”“毛竹+白芨”“毛竹+食用菌”等林下復合經營模式,面積達2萬余畝。
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廣德市通過規模化收儲、專業化整合和市場化運作,成立以竹林經營為主的“兩山合作社”6家,發放生態資源受益權證。通過股份制合作、經營主體托管等多種模式流轉竹林面積6萬余畝,鼓勵支持“公司+基地+農戶”聯合經營模式,實現互利共贏。
搶抓省級“以竹代塑”應用推廣基地建設機遇,廣德市建成“以竹代塑”零碳綠色生活館,展銷各類“以竹代塑”產品400余件。在徽采云平臺上架推廣竹洗漱“六小件”等產品,已有27家酒店、星級民宿簽約訂購“六小件”12萬套。
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市政府出臺《廣德市“以竹代塑”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圍繞“以竹代塑”“竹鄉畫廊”等項目,在龍頭培育、科技研發、應用推廣等方面給予支持,統籌部門力量推動“以竹代塑”產業化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廣德市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建成專家工作站以及全省唯一的竹類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聯合國家林草局國際竹藤中心、安徽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共建“竹資源高效培育關鍵技術研究”安徽省廣德市試驗基地1.5萬畝,實施毛竹林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項目、毛竹四季筍生態高效培育關鍵技術研究等一系列科研項目,并促進相關成果轉化。與南京林業大學圍繞“以竹代塑”、竹林碳匯、竹材“三素分離”等最新技術成果轉化和人才產學研基地建設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產業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廣德市完善竹產業發展金融服務,與市財政局、國元農業保險廣德支公司等建立合作機制,在箭穿村率先開展“毛竹目標價格保險”產品研發及業務試點,首批2000畝毛竹被納入保障范圍,提供價格風險保障50萬元。目前全市推廣投保面積逾萬畝。
完善產業發展鏈條
廣德市現有竹類國家重點林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國家馳名商標2個。
立足產業現狀,廣德市積極培育森泰木塑、堯龍竹木等一批竹產業龍頭企業,開發竹日用品、竹建材、竹家具等“以竹代塑”產品100余種。同時,加大對“以竹代塑”精深加工企業的招引力度,引進雙槍科技年加工20萬噸毛竹綠色循環產業項目,并依托該項目打造廣德以“竹代塑產”業示范園。
為推動產業集聚,廣德市創建柏墊鎮、東亭鄉縣級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2個。廣德市竹編協會集聚竹加工經營實體30余家,生產竹籃、竹編等,產品暢銷全國,占據華東市場份額的六成,協會成員單位年總產值突破2億元。
圍繞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建設,廣德市將竹林旅游與康養休閑、研學教育等新業態緊密結合,打造笄山竹海、盧湖山水等一批竹林旅游精品線路。開發竹扇非遺工坊等竹產品體驗項目,推動明德竹扇、唐氏竹編等企業與旅游、電商、民宿等領域深度融合,進一步拓寬竹產品營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