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浙江德清國際展覽中心,云峰莫干山用一場充滿科技感的燈光秀開啟了三十周年慶典。光影交織中,“三十而勵、向新同行”的主題字幕穿透時空,映照出中國家居產業從粗放生長到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軌跡。這家誕生于“中國木地板之都”的企業,用三十年時間完成了一場從傳統制造向綠色智造的進化實驗,其發展歷程恰似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微觀樣本。
歷史回顧:從產業跟跑到價值領跑
1995年誕生的云峰莫干山,親歷了中國家居產業三次重大轉型。創業初期憑借“莫干山”牌細木工板搶占市場,彼時的核心競爭力是性價比與渠道覆蓋。2003年推出環保板材產品,標志著企業開始構建差異化競爭壁壘。2015年全屋定制戰略的落地,則是對消費升級的精準回應。三十年累計投入研發資金超15億元,獲得專利技術487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2項,這些數字背后是企業從產品輸出向標準輸出的質變。
在2025創新研討會上,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儲富祥提出的“生物基膠黏劑”技術路線,周鴻升會長強調的“林業碳匯價值鏈構建”,折射出企業戰略思維的升維。云峰莫干山已不再局限于單一產品創新,而是著眼于構建涵蓋材料科學、智能制造、循環經濟的生態系統。其自主研發的“凈醛抗菌技術”使甲醛釋放量達到食品級標準,這種技術突破正在重塑行業游戲規則。
周鑫林董事長的“三個三十年”論述,揭示了企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將社會價值轉化為商業價值。當環保從成本項變為競爭力要素,當客戶需求洞察先于市場變化,當健康成為產品核心賣點,這種價值創造模式正在重構家居產業的利潤分配格局。
雙碳戰略:從被動合規到主動創造
中國家居產業每年產生2000萬噸廢棄物,碳排放占制造業總排放量的7%。云峰莫干山推行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從速生林培育到廢舊板材回收,構建了完整的綠色閉環。其莫干山家居研究院開發的LCA(生命周期評價)系統,使每塊板材都可追溯碳足跡,這種透明化生產正在倒逼供應鏈整體升級。
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企業投入2.3億元建設的智能工廠,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從個性化設計到柔性生產的無縫銜接,訂單交付周期縮短40%,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3%。更具顛覆性的是,其搭建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已接入上下游企業187家,形成協同制造網絡,這種生態化競爭模式正在改寫產業格局。
在綠色消費覺醒的時代,云峰莫干山的實踐證明:環保不是負擔而是機遇。其“森林+”系列產品溢價率達35%,卻保持年均25%的復合增長率,這說明市場愿意為綠色創新買單。這種商業模式創新,為行業提供了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的轉型路徑。
未來已來:中國智造的新范式啟示
工匠精神在數字時代被賦予新內涵。云峰莫干山的“數字工匠”培養體系,將傳統技藝轉化為數據模型,通過AR技術實現工藝傳承。這種“守正創新”的辯證法,解決了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人才斷層難題。其建立的“1+N”產學研平臺,與12所高校共建實驗室,證明傳統產業也能成為技術創新的策源地。
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云峰莫干山的國際化戰略另辟蹊徑。不是簡單出口產品,而是輸出“中國綠色解決方案”,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從林業管理到智能工廠的整體規劃。這種知識服務型出口,標志著中國制造正在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
站在三十年的門檻回望,云峰莫干山的進化史印證一個真理:制造業的競爭力本質上是可持續能力的競爭。當企業將ESG理念融入戰略內核,把社會痛點為創新起點,就能在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振中實現基業長青。這種發展哲學,或許比任何技術突破都更具啟示意義。
慶典活動現場,展廳展現出企業2050碳中和路線圖。那些閃爍的零碳目標,不僅是云峰莫干山的新征程起點,更應成為中國家居產業集體進化的方向標。在這場綠色長征中,沒有旁觀者,只有同路人。當更多企業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核心戰略,中國制造才能真正完成從“世界工廠”向“全球創新引擎”的蛻變。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