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云南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在昆明市海埂會堂舉行。
多年來,云南省林草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著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兼具云南特色、符合云南實際的統一規范高效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積極發揮自然保護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世界自然遺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供給優良生態產品和維護生態安全等作用,取得顯著成效。
自1958年云南省建立第一處自然保護地——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以來,全省先后劃建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11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地362處。其中: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1處、自然保護區166處、風景名勝區66處、森林公園58處、濕地公園19處、地質(礦山)公園14處、沙漠(石漠)公園6處、水利風景區23處、世界自然遺產3處、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際重要濕地4處。全省自然保護地面積達549.58萬公頃,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4.32%,初步形成了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有效保護了全省90%的重要生態系統、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以及絕大多數重要的自然遺跡,為筑牢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1996年,云南省在全國率先探索國家公園新型保護模式,同時嘗試構建更為順暢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2016年,出臺首部國家公園地方性法規——《云南省國家公園管理條例》,成為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中“立法引領改革的典范”。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指導各類自然保護地劃定特定區域,科學開展生態教育、自然體驗、生態旅游等活動,每年為7300余萬人次提供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學習自然的機會,讓人民群眾充分共享生態福祉。
“十四五”期間,云南省將力爭香格里拉普達措和高黎貢山兩處國家公園設立獲得國家批準。同時穩步推進西雙版納雨林(亞洲象)國家公園和無量山—哀牢山國家公園創建的前期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