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制,核心是責任制。
隨著林長制全面推行、全域覆蓋,我國每一片森林和草原都將有責任人,每一位林(草)長也都將有自己的“責任田”。
更為重要的是,林長由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黨委、政府保護和發展林草資源的主體責任被深深壓實。
林長要干什么、怎么干,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要想清楚、做到位,要把林草事業發展納入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和經濟社會發展、國計民生大事同步謀劃、同等重視、高位推動,實現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落實。
從各地實踐來看,林長制因為抓住了“關鍵少數”,調動了更多力量,為林草事業辦了很多大事,解決了很多難題。安徽實行林長制的第一個整年,財政投入林業的資金就同比增加了46.5%,森林火災次數、受害森林面積、直接經濟損失均同比下降60%以上。
好制度產生好效果,督查考核是關鍵保障。如果監督缺位、考核乏力,難免流于形式。林長制能否落實到位、取得實效,需要通過建立全面的督導考核和問責機制來保障。
林長制已在全國許多省份推行,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們仍要特別警惕,力戒在推行過程中出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現象。林草資源保護與修復具有較長的周期性,是一項需要持續用力、一任接著一任干的事業。為了防止因為林長調動、責任轉移,而出現計劃難以持續、任務難以落地、追責難以落實等問題,需要不斷細化制度體系,完善考核問責機制。
用好考核這根“指揮棒”,江西做了探索。建立了由10項保護性指標、3項建設性指標構成的林長制目標考核體系,并將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考核、獎懲和使用的重要參考。每年省政府公布全省考核結果,并分出優秀、良好等檔次,聚焦考核中發現的問題,力促解決。這些考核機制激勵了各級林長積極作為,推動江西林長制改革全面見效。
實踐證明,在林長制實施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確定目標任務,建立定性定量相結合的考核指標體系。各級林長要完成什么工作、完成到什么程度,都要清晰明了,讓林長履職盡責有的放矢??梢氲谌皆u價機制,提升考核評價的客觀公正性;也可吸引公眾參與,把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納入考核評價林長制績效的指標體系。要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地方有關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同時,也可探索正向表揚激勵和反向懲處問責并舉,激發擔當作為。
推行林長制的過程就是落實責任制的過程,要堅持定責、履責、督責、問責環環相扣,形成閉環。把“責”的文章做深做透,林長制的推行才能全面深入,成效才能明顯持久。
上一篇:為了24.1%,大家一起努力!
下一篇:冬的溫暖 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