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的楓葉是北京秋天里的一道亮麗風景。進入10月以來,兩場達寒潮級別的冷空氣促使紅葉逐漸變紅,但是綜合各種影響因素分析,今年紅葉的最佳觀賞期與去年相比略偏晚。
近期,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專欄作家在該雜志網站撰文,引用美國有關研究成果及數據顯示,由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威脅到了人類本身,還殃及自然萬物的生長生存,紅葉即是其中之一。
在人類開啟的地球溫暖化模式中,1970年以來的50年是過去2000年來最暖的50年,尤其近年更是在提速。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指出,2014年至2021年,以紅葉聞名的美國東北部比北美其他地區變暖速度更快。一項對楓樹新的調查顯示,19世紀以后,紅葉開始的時間推遲了一個月以上。另有研究也發現,1880年以后,紅葉開始的時間每年平均相差約6個小時,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它的延遲甚至超過了一個月。
為什么會是這樣?研究人員認為,和人類一樣,樹木也要為寒冷而又黑暗的冬天作準備。從春天到夏天,樹葉生成葉綠素以吸收陽光,獲得生長和生存所需要的能量。進入秋天后,隨著氣溫下降,日照縮短,生長期結束,樹木開始停止葉綠素的生成,并吸收殘留在葉子上的營養成分,儲備起來以過冬。而在葉綠素下面還潛藏著橙色和黃色物質,當樹木進入休眠狀態時,就能看到這些顏色。此外,一些樹木在天氣變短變冷時,還會生成紅色的花青素,這種花青素就像葉子的防寒服,有助于葉子在因寒冷而枯萎之前吸收最后的營養成分。
但是,發生在四季的全球氣候變暖,使氣溫升高的時期變長,春天到來得更早,樹木的生長期從而延長,秋天平均氣溫上升,時間縮短,甚至逐漸消失。在這種氣候影響下,由于天氣遲遲不冷,秋霜遲遲不降,紅葉深受其累,就會出現遲到現象,以致開始的時間向后推延。另據研究人員推測,對氣候適應能力差的樹木很可能會從風景中消失,秋天的顏色也會隨之改變,產生紅色素的樹木傾向于分布在北方,而南方則以樹葉發黃的樹木占據優勢。
問題遠遠不止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隨著冷暖交替時間的變短,即秋天的縮短,在霜降到來之前,樹木也許還不能吸收完綠葉中殘留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如果天氣突然變冷,就可能無法適應,在吸收所有養分之前,樹葉可能會掉落下來,這樣就會影響第二年春天樹木的生長。對樹木來講,紅葉展現的過程,就如同去食品店購買來年必需的所有食物,如果做不到,就會影響壽命。研究人員還發現,氣候變化使一些樹木會比以前更快落葉,特別是遇到嚴重干旱和極端天氣,樹木會更快停止自身功能運行,如果過于干燥,甚至8月份就會葉落于地。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指出,紅葉遲到的原因,不僅是氣溫,還與雨水過多或過少、氣候異常、蟲害發生等多種因素有關。由于氣候變化會對所有這些因素產生影響,因此使得預測紅葉最佳觀賞期變得越來越困難,尤其是氣候變化導致的紅葉延遲,擾亂了樹木的生長和休息周期。在這種情況下,今后樹木能生長多久和長到什么程度,能在什么地方棲息和生存,能否繼續按以前的速度儲存碳等,都存在著種種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