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全國首張“草票”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茂旗發行。“草票”的發行,實現了草原碳匯的可度量、可交易、可變現,為探索基本草原保護、實現牧民增收、推進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建立草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全國首張“草票”在包頭市達茂旗發行。 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供圖
達茂旗擁有2341.46萬畝遼闊優質天然草牧場,具備草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突出優勢。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林草監測規劃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合在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對區域草原生態系統特性、退化狀況、生態價值做了分析,并結合牧戶家庭、收支情況、畜牧養殖、意愿,最終選取達茂旗達爾汗蘇木阿拉騰圖格嘎查4位牧戶2萬余畝草場作為“草票”試點區。
“草票”,是指在遵循自愿投資、平等協商的原則下,國有林草業投資企業為募集資金用于草原生態修復與保護,依托其未來創造的經濟利益,而面向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成員及社會資本制發的股權憑證。
達茂旗通過草地入股、草原變現、保底分成、托管分紅等多元合作方式,為牧戶構建拿現金、取分成、得租金、掙薪金、獲股金等綜合增收渠道。同時,豐富了草原資源保護和修復方式,探索了經營得利、牧戶得益、社會得綠的草原資源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利用改革新途徑。
上一篇:“草票”概念及相關機制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