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摸清全省草原碳儲量分布情況,準確評估草原碳匯潛力,甘肅于2021年啟動全省草原碳本底調查和草原碳匯功能研究項目。該項目將甘肅省草原資源按縣級行政界線分成祁連山地、河西走廊、甘南高原、隴南山地、隴東黃土高原、隴中干旱區六大片區,分區域、分類型布設調查樣地,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調查評價并形成草原碳本底調查成果。
草原是甘肅省最大的生態系統。據統計,甘肅省草原總面積2.68億畝,其中可利用面積2.41億畝。2021年,全省完成人工種草203萬畝、草原改良208萬畝。該項目圍繞草原碳匯功能、儲量底數、增量測算等關鍵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甘肅省在此次草原碳本底調查中,組織了12個碳本底外業調查專業隊伍,采集土壤樣品7990余份、地上植被樣品666個、地下根系樣品2664個。
由甘肅省草原技術推廣總站組織調查監測隊伍,聯合蘭州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制定了《甘肅草原生態系統碳匯調查手冊》《草原生態系統碳密度計算方法》等技術性文件,共布設草原植被監測樣地2021個、碳匯調查樣地222個。依托蘭州大學草業系統元素利用與管理實驗室、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實驗中心及甘肅農業大學草業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完成對植被和土壤樣品的精確化驗和分析,為定量評價草原生態系統植物和土壤碳庫的空間分布,科學精準評價草原資源的碳儲存和碳吸收能力打好基礎。
下一篇:從六個方面助推草原碳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