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各地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編制《內蒙古自治區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強化林草產業宏觀引導,林草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2023年,內蒙古林草產業總產值為838億元,較2022年增加235億元。
目前,全區共有各類林草企業1000多家、合作社590余家,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2個,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1個,國家森林康養基地2個,新增國家林草產業龍頭企業3家、總數達到16家,自治區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9家,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33家。
加大資金支持
2023年,全區圍繞森林食品、特色林果、木本糧油和林草中藥材四大優勢產業鏈,明確產業鏈鏈長,整合安排產業資金3.13億元進行集中扶持,全面助力林草產業發展提質提效。
2023年,內蒙古首次將林草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統籌謀劃,落實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資金等4億多元,支持80余萬畝特色林果、木本糧油、鄉土草種基地建設。自治區財政林業產業化資金從115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在引導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擴大草的規模
內蒙古自治區抓好“為養而種”。2023年全區人工飼草種植面積共2000多萬畝。推廣全株青貯玉米種植1400多萬畝,建設飼用燕麥基地210萬畝,苜蓿種植面積260萬畝,羊草種植55萬畝,草谷子等其他多年生、一年生飼草種植面積80萬畝。抓好“生態惠牧”,在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區和協同推進區修復退化沙化天然羊草草地達270萬畝,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區通過檸條改良草場和營造林種植檸條達115萬畝。
做大林下經濟
赤峰市大力發展以赤松茸為主的林菌種植,2023年林菌種植面積達5400畝,林藥種植面積達5.6萬畝。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利用灌木平茬剩余物,發展灌木飼料顆粒和生物質燃料顆粒加工,取得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烏蘭浩特市開展樟子松嫁接紅松,累計完成4000畝、15萬株的嫁接任務,成活率達85%。喀喇沁旗林下赤松茸種植面積達3500畝,每畝經濟效益3萬元,輻射帶動當地群眾2000余人務工就業,人均收入1萬余元,帶動地區產值增加近億元,喀喇沁旗已成為華北地區赤松茸最大產地。
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將進一步挖掘森林草原資源優勢,發展果、菜、菌、藥等特色產業和草產業,從建強基地、延伸鏈條、培優主體、創建品牌、科技支撐等方面協同發力,著力將森林和草原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下一篇:年宵花走“紅”中國春節年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