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干部群眾是否存在麻痹思想、松勁情緒?包保干部是否真正下沉到了一線?卡防點是否對進山入林人員進行了嚴格檢查?前置駐防隊伍有沒有駐防到點位上,有沒有按照要求開展帶裝巡護?物資裝備到位沒有,蓄水池的水蓄滿沒有?防火通道是否通暢……”
3月6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發布今年首個森林草原火險紅色預警,涼山州作為四川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備受關注。
3月4日,四川省森防指副指揮長、省林草局局長李天滿即率隊赴涼山州,以“四不兩直”方式開展防火督導。他要求督導組全體成員圍繞以上重點,將問題發現在一線、解決在一線,督促當地干部群眾做好防火工作。
包保干部:下沉村組,24小時值守
“今年的風來得特別早。”
3月5日,涼山州冕寧縣漫水灣鎮玉馬山村委會,包保干部漫水灣鎮黨委副書記李波,一邊幫村委會整理剛到的辦公設備,一邊向督導組介紹近期的包保工作。
當日,冕寧縣氣溫直逼29℃,縣氣象局發布大風黃色預警,縣森防指發布森林草原火險橙色預警。高溫、干旱、大風,如同三道枷鎖,讓防火人倍感壓力。
不僅是冕寧,每年1—6月防火期,整個涼山州包括西昌、會理、德昌、會東、寧南、普格、昭覺、喜德、鹽源、木里在內的11個高火險縣,都受到此類極端天氣影響,防火形勢十分嚴峻。
“這種天氣,只要一丁點火星子,就會引發火災。我們必須24小時駐村,要巡山,要進村入戶宣傳,還要去點位上檢查防火措施落實情況,有時候也幫著村里干點活兒。”李波說。
根據《涼山州2024年森林草原防滅火包縣督導工作方案》,1—6月防火期,涼山州嚴格執行縣(市)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組)工作機制,在所包縣(市)發布橙色、紅色預警期間,包保領導必須到包保地24小時蹲點值守、靠前辦公。
“蹲點值守就是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嚴格約束他們的野外用火行為。”李波告訴督導組成員,近年來村民防火意識有所增強,田地里的莊稼秸稈,為避免堆放引發火災,村民會將其打碎入土。
“每年這個時候,全鎮的核心工作就是防火,其他領導干部都下沉包保村組了。”3月5日晚7時,督導組在冕寧縣瀘沽鎮政務服務中心見到了唯一留守的副鎮長熊映仿。
“現在的防火要求,比專項整治期間更加嚴格,我們不敢有任何懈怠。今天早上我們的包保干部還在林區發現了5名吸煙的村民,已經移交派出所處理了。按照有關規定,每人至少罰款500,拘留10天。下一步我們還要專門組織召開村民大會,開展警示教育,進一步提高群眾的防火意識。”熊映仿說。
兩點一哨:嚴格檢查,嚴陣以待
“你們要去哪里?請自覺接受防火檢查。身上、車上有沒有火源?”
3月5日,督導組根據全省“兩點一哨”登記檔案,隨機選取冕寧縣漫水灣鎮玉馬山村防滅火檢查卡點,剛循著手機導航抵達該地,就被兩名卡點值班人員攔住去路并接受了防火檢查。
經了解,該卡點共有4名值班員,實行24小時輪班值守,每次2名值班員在崗,當日值班員是沈華中和王勝華。
該卡點具備基本的生活物資,值班室外墻貼滿了防火令和防火條例;進山入林登記表,詳細記錄著進山車輛和人員信息;火源保管箱里,保存著進山人員寄存的10余個打火機。
離開卡點,督導組的車沿著崎嶇的防火通道直達玉馬山頂瞭望哨,當日3名值守人員正兵分三路開展監測瞭望。
現年61歲的沈志青,是玉馬村當地村民,這是他第三年當防火瞭望員。“白天,主要是看有沒有煙點或者火點,一旦發現就要馬上報告鄉鎮領導。晚上,除了看火點,還要看有沒有人進山入林。如果有,我們就會用電筒示意,并讓對方趕緊離開。”
談起如此“高齡”駐守山頂的原因,他非常自豪地說,“這份工作非常枯燥,而且責任心要特別強才行,年輕人不一定待得住,把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放在這里,鄉鎮領導比較放心。”
當天下午4時,督導組以同樣的方式直達漫水灣鎮黃土坡村前置駐防點,見到鎮撲火隊隊長余祖鴻正帶領7名撲火隊員開展拉練,他告訴督導組,還有一批隊員在林區開展巡護。
“每天早晚要開展兩次巡護,每天都要進行風機、油鋸、水泵等機具應用拉練,確保一有情況拉得出、用得上。”余祖鴻告訴督導組,漫水灣鎮半專業撲火隊共有隊員32名,分別前置駐防在黃土坡村和農豐村,整個防火期隊員都需在崗在位,不能請假。
“無論是隊長、班長還是隊員,每個月的工資都一樣,都是3000元。工資不高,但是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把責任擔好,盡一切努力將風險隱患消滅在成災之前,確保安全,這也是我們開展前置駐防的意義。”余祖鴻說。
據了解,黃土坡村共有森林草原1.2萬畝,今年尚未發生一起火情。
防火宣傳:進村入戶,入腦入心
“各家各戶請注意,現在正是森林草原防火期,不準在田間地頭燒草,不準在房子周圍燒垃圾,逮到起,罰款500元,拘留10天。”
3月6日,涼山州西昌市發布今年首個森林草原火險紅色預警。在西昌市樟木菁鎮,督導組明顯感覺到了比橙色預警期間更加強烈的防火氛圍。
身邊不時有護林員騎著摩托車,帶著2號工具,拉響宣傳喇叭,穿梭在林區。督導組隨機攔下一名護林員進行詢問。他叫潘打體,防火期以來,每天早上8時出門巡護,一直到晚上8時才能回家,一天的巡護里程至少40公里。
“防火知識必須天天講、時時講,這樣老百姓才記得住。今年野外用火的情況明顯減少了。”潘打體說。
在樟木菁鎮木耳山村瞭望哨,當日值班員吉海體姑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將木耳山村、響水村、字庫村和斯阿祖村4個村落的林區村組盡收眼底。瞭望塔的旁邊,是瞭望哨駐點,配備有簡單的生活物資和防火裝備。
“市、縣領導經常來督查我們,有時候還會半夜來檢查我們有沒有在崗。”當日值班員何莫伙告訴督導組,該瞭望哨也是4人輪班,2人一班,24小時值守。
督導組繼續沿著山路往林區深處前行,先后遇到了西昌市農業農村局駐木耳山村第一書記金鵬和在林區路口值守的木耳村副主任馬爾呷。“每一個干部都有自己負責的山頭地塊,必須盯緊盯牢。”馬爾呷說。
樟木菁鎮副鎮長吳光洪則駐守在木耳山村卡防點,幫著卡點值守人員檢查進出車輛和人員。“農業農村局的包保干部鄧雪梅,帶著4個人剛剛從這里進去,進村入戶宣傳去了。”吳光洪告訴督導組。
督導組隨機抽查了西昌市隱患整治臺賬中關于木耳山村一蓄水池沒有裝滿水的點位,發現該蓄水池已經將水蓄得滿滿當當。
此次督導還發現,村級早期火情處理隊伍資金、人員、裝備等保障不足,部分林區仍然存在群眾聚眾吸煙等問題。督導組已將發現問題移交屬地,督促有關部門加強整改。
今年是四川省森林草原火災防控工作轉入常態化治理的第三年。通過明察暗訪,督導組真切地感受到,涼山州各級干部群眾仍然以高度的警惕性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在推進這項工作。全民防火、全民監督、警鐘長鳴的防火氛圍,牢牢護衛著涼山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護衛著大小涼山的青青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