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位于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地貌單元的交會地帶。全市荒漠化和沙漠化土地面積分別占國土總面積的64.2%和46.7%,是甘肅省乃至全國荒漠化與沙漠化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之一。
向荒漠要效益,向沙漠要發展。近年來,武威市堅持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路徑,通過培育經濟林果、發展林下經濟、壯大沙產業等多元舉措,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提質增效
2024年,武威市8.82萬畝經濟林果實現總產值3.75億元,其中設施葡萄0.65萬畝,實現產值1.25億元,棚均收入2萬元左右。
成績從何而來?武威市通過穩規模、增產量、提品質、延鏈條、增效益的發展策略,持續推進優質梨、枸杞、紅棗等特色林果產業提質增效,全面提升經濟效益。
豐富栽培品種。綜合群眾意愿、區域布局、市場需求等因素,引導新發展林果業上山上坡,發展庭院、設施、山地經濟林,持續優化經濟林果產業布局和結構。在涼州區南部山區、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區,新建山杏、山楂、櫻桃、油蟠桃等經濟林果4000畝。
晾曬枸杞
規范增效措施。建立市級技術服務單位包抓縣區、技術人員包抓示范園,縣區級技術人員包抓鄉鎮的分級技術服務體系,通過強化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全面落實管理措施。目前,全市已建成涼州區西營鎮優質梨、古浪縣大靖鎮枸杞等41個市縣級林草產業科技示范園,形成示范引領效應。
延伸產業鏈條。鼓勵扶持企業、合作社、果農建設冷鏈貯藏設施,推行分批次采摘處理,分級入庫貯藏銷售。發揮現有營銷渠道作用,支持生產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開展直銷。目前,全市已成功打造“涼州皇冠梨”“民勤枸杞”“民勤紅棗”等林果品牌18個,培育形成9家經濟林果龍頭企業(合作社)、11家果品加工包裝銷售企業、143家冷鏈物流企業的產業矩陣。
立體經營
眼下,祁連山區草木蔥蘢。沿山區的天祝縣、古浪縣也迎來了全年生態旅游旺季。
依托祁連山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武威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經濟產業鏈。2024年,全市以森林康養、森林人家、林家樂等為主的森林景觀利用實現產值3114萬元,林草濕荒資源多重功能和效益加速釋放。
如何布局?武威市編制了《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分區確定沿沙區發展以梭梭接種肉蓯蓉為主的林下種植,中部綠洲人工林地發展以養雞為主的林下養殖,祁連山林緣區發展以野生菌、菜、藥為主的林產品采集加工,森林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發展以森林景觀利用為主的森林康養旅游。
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打造品牌。
武威市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通過創新林地經營權流轉機制,盤活利用林地8.23萬畝。立足當地高原冷涼、綠洲水土、沙漠光熱等特色資源優勢,創新推出林藥、林菌、林禽、林畜、林菜“五融”立體發展模式,積極培育冰溝河森林康養、抓喜秀龍草原休閑等生態旅游地,實現林下經濟年產值6525萬元。
與此同時,武威市著力打造特色林下經濟品牌體系,培育出多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品牌。其中,“大漠嘉蓉”“天盛嘉蓯”有機肉蓯蓉、“隴旺河”烏骨雞、“沙漠佳翠”沙蔥、八步沙“溜達雞”等品牌已形成顯著的市場效應,有效提升了林下經濟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點沙成金
武威市沙漠面積廣、光熱資源豐富。如何利用好自然資源優勢發展沙產業?
推進沙漠光伏產業。近年來,武威市錨定加快建設全國荒漠化治理樣板區、全省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的目標定位,將光伏基地建設與沙漠治理有機結合,積極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布局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涼州區九墩灘光伏治沙示范園,建成和在建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
培育沙生食藥植物。發展肉蓯蓉、甘草、沙蔥等特色沙生食藥兼用植物16萬畝,探索出產業治沙新路。組織實施荒漠白刺群落更新復壯及機械接種鎖陽技術研究項目,探索白刺接種鎖陽高效栽培技術。新開發的荒漠肉蓯蓉植物飲料受到消費者青睞。
拓展沙漠生態旅游空間。全市重點打造了古浪縣八步沙“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民勤蘇武沙漠大景區、摘星小鎮、民勤通航樂園等一批特色沙漠旅游景區,創新開發了沙漠雕塑、動力傘飛行、直升機游覽等特色旅游項目,形成了沙漠旅游產業體系。同時,通過舉辦“蜜瓜節”“沙棗花旅游節”等主題節會活動,帶動全市旅游業快速發展,實現游客接待量、旅游花費同比分別增長133.8%、131.4%。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甘肅高臺今年種植制種花卉2萬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