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至少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依托綠水青山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實現產業富民與科學發展;二是綠水青山的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其公共產品價值通過資源有償使用及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可持續轉化變現。設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海南全面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和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一項標志性措施。其建設意義不僅在于打造海南自貿港新的世界級旅游品牌和實現海南中西部生態旅游崛起,還突出表現在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讓海南中西部山區人民不斷獲得可預期的生態補償回報,以此保證生態保護優先原則能夠切實貫徹和落實。其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到制度集成創新與整體協同推進。
一、在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和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中,加大生態補償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海南借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契機,應在爭取中央加大財政支持的同時,通過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健全公共財政體制,超常規加大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籌措與整合力度,盡可能實現增加生態補償資金規模。該補償資金組成應包括但不限于生態公益林保護補償、天然喬木林停伐管護補助、林權所有者補償、商品林贖買、地役權管理補償、退耕退茶還林補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移民搬遷安置補償、人文資源保護補助、綠色產業發展與產業升級補助、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補助等。除此之外,海南還應在確保省財政收支平衡及中西部市縣完成各項生態修復與保護職責任務前提下,盡早落實省補助獎勵與中西部市縣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掛鉤政策。對按時完成環境保護工作任務、達到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中西部市縣,兌現相應的財力補助和獎勵。尤其要將相關資金向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范圍內的生態功能重要、生態資源富集的中部山區傾斜。這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環境的長久維護與發展的基本財力保障。
二、加強資源費征收使用和管理,有效擴大生態保護補償資金來源。海南自由貿易港在探索推進簡稅制改革過程中,強調擴大海南地方稅收管理權限,特別提到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授權海南自主設立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且明確生態補償性質的政府性基金不得減征、免征或緩征,其基金收入歸海南地方財政統籌使用。鑒此,海南應進一步完善水、土地、礦產、森林、環境等各種資源費的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加大各項資源費用于生態補償的比重,并向中西部生態核心功能區、水源地和自然保護區傾斜。要根據水資源保護開發的實際需要,加快推進水價改革,逐步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適當加大水資源費省、市兩級的集中統籌比例,調整優化水資源費使用結構,加大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重要生態屏障地區水源地的水環境保護資金投入。
三、探索核心保護區生態補償新方式,支持區域間飛地開發幫扶。在充分利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有生態移民搬遷安置補償政策的基礎上,鼓勵支持國家公園范圍內的山區鄉鎮與域外鄉鎮結對開發飛地產業。尤其要將核心保護區鄉鎮的飛地產業開發作為新的行之有效的生態補償方式,進一步加大各級財政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其所需用地予以重點保證,其相關政策性收費給予大幅度減免,做到下山飛地產業全程幫扶指導和下山農民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全覆蓋,以此促進核心保護區鄉鎮勞務輸出和加快核心保護區鄉鎮產業異地振興。與此同時,通過加快飛地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配套項目落地,引導飛地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推動飛地所在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生態環保型產業,積極構建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相適應的生產力布局,努力實現區域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四、積極探索市場化生態補償模式,引導社會各方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積極探索資源使(取)用權、排污權交易等市場化的生態補償模式。科學編制流域和區域相結合的水資源配置方案,完善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積極探索建立水資源取(使)用權出讓、轉讓和租賃的交易機制。探索建立區域內水污染物、二氧化硫等空氣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分配機制,在排污總量控制和污染源達標排放的前提下,逐步探索推行政府管制下的排污權交易,運用市場機制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引導鼓勵生態環境保護者和受益者之間通過自愿協商實現合理的生態補償。同時,積極爭取利用國債資金、開發性貸款,以及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的貸款或贈款,重點支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水系源頭、飲用水源涵養地區、森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五、支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周邊社區發展生態環保型產業。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周邊社區而言,鼓勵支持當地政府加強農林產品(南藥)加工與交易基地的建設和工業企業發展布局的引導,推進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產業低碳發展,延長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并結合產業精準扶持政策,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在鞏固提升橡膠經濟等傳統產業的同時,有序調減甘蔗、木薯種植面積,加快發展以綠橙、綠茶、南藥、特色養殖為主的新興產業,促進單一農業結構向多元化結構發展,促進地方農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胡長青,系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簽約專家)
上一篇:久久為功守初心 一棵杉木做到底
下一篇:為共建生態文明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