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
對于92.5%的國土面積是山地丘陵的貴州來說,要實現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發展林業產業是一條重要途徑。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近年來,貴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以市場為導向,加快構建現代林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現代林業產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促進綠色轉型。加快推進貴州由林業大省向林業強省轉變,不斷釋放綠色產業生態紅利。
優化產業布局 完善林業產業體系
林業產業是涉及國民經濟一二三產業的復合產業集群,具有基礎性、多樣性、生態性、戰略性。近年來,貴州因地制宜,高位推動,科學謀劃,大力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優化產業布局,突出優勢和特色品種,構建生態主導型林業產業體系。
“特”字當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駕齊驅。依托生態資源布局,整合林業項目,推進竹、皂角、油茶、花椒特色林業產業上規模、顯效益。
全省逐漸形成了大婁山、武陵山和赤水河、清水江“兩山兩水”竹產業帶,并按“一核三帶多點”布局規劃建設竹筍產業。以織金縣為核心區,成功打造全國最大皂角產業基地,皂角種植總面積達89.3萬畝,居全國第一。打造了黎平、天柱、玉屏、松桃、冊亨、望謨等油茶產業核心區,全省油茶種植總面積達331.6萬畝,位居全國第五位。
堅持生態與發展并舉、治石與致富協同,貴州在石漠化地區種植耐旱花椒,打造了務川、道真、習水、德江、貞豐、關嶺等花椒產業核心區,貞豐縣獲得“中國花椒之鄉”稱號,“板貴花椒”“頂壇花椒”獲國家地理產品標志認證。其中,探索花椒治理石漠化生態問題的“頂壇模式”成為全國典型。
聚焦林下空間,在有限的土地空間做“加法”,加速林業附加值轉化,開辟群眾增收渠道。貴州以“林+”模式,構建林菌、林藥、林蜂、林禽等產業體系,逐漸壯大林下經濟產業。
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深入挖掘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貴州林下天麻、竹蓀、石斛等綠色林產品競爭優勢明顯,成功打造了一批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森林康養基地。
聚焦精深加工 激發林業產業活力
精深加工是構建現代林業生產體系的關鍵。要以市場為導向,實現產得出、品質好,才能保障有效供給。
要素保障先行。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流通設施建設;完善資源管理政策,加強財稅金融投資支持政策;發揮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強化設備與生產工藝科技研發和推廣,促進產業加工提質升級。
多元主體顯活力。健全招商工作機構,抓實項目謀劃儲備,優化營商環境,以多元主體激發林業產業生產動能。培育和引進貴陽玄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久晟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紅赤水集團等17家龍頭企業。同時,引導和支持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發展壯大,使其逐步共同成為發展現代產業的主導力量。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農戶”等林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特色林產品加工升級,提升省內加工率和精深加工水平。
目前,省內竹筍加工率達40%,竹材加工率達80%以上;食用茶油加工率達55%;鮮花椒年加工5.38萬噸,初加工率達100%;省內皂角精加工率達100%。
強化產銷對接 構建林產品經營體系
暢通產銷對接,讓林產品賣得好,才能讓參與其中的各方獲益,激發發展活力,支持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貴州全力搭建產銷對接的線上、線下平臺,構建林產品經營體系,打通物流運輸體系,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凝聚合力強品牌拓市場,讓“貴”字牌林產品“出山入海”,風行天下。
搶抓平臺機遇,借助森博會、綠博會、花博會及各類展銷會、推介會等平臺推進特色林產品線上線下銷售。2020年,全省林產品銷售額達26.31億元。
搶抓數字機遇,建成貴州林特產品體驗中心和信息發布平臺。依托林特產品旗艦店,打造集展示、宣傳、體驗、銷售等為一體的線上線下融合平臺,入駐商家160余家近600種林特產品。今年以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銷售額1072萬元。
狠抓品牌建設,大方天麻、織金竹蓀、桐梓方竹筍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累計注冊黔林優選、黔林臻品、黔林原生、黔竹貴味等商標145件。成功申請受理皂角米、桃膠、雪燕養顏三寶發明專利。打破了過去賣原料、無品牌、低效益問題,貴州林產品綠色招牌越擦越亮。
健全利益聯結機制 景美民富雙豐收
發展產業的根本目的,是要讓群眾受益。貴州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
把群眾效益建在產業鏈上,實現產業發展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培育長效穩定的增收機制。加強政策扶持,積極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引導和支持更多愛林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林農參與林業產業前中后全鏈建設。同時,加大技術培訓,擴大就業崗位,解決就近就地的勞務就業。
推進“三變”改革,釋放生態產業紅利。借助新一輪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國土綠化行動等林業項目以及林業產業建設,通過流轉林地、入股分紅、效益分紅、生態護林員聘任等,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豐富的林業生態資源轉變為綠色資本、綠色產業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
“十四五”期間,貴州將按照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的要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以系統的思維、工業的理念、市場的手段抓好抓實林業產業現代化建設。全力以赴開展資源普查,全面摸清產業發展底數和可栽種地塊圖斑,更加科學合理地謀劃產業布局發展;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分區布局大型龍頭加工企業,大力推進特色林業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全面提升產品附加值;創品牌拓市場,大力創建貴州林產品公共品牌,積極申請地理標志保護,提高貴州林特產品市場競爭力;抓好科技服務,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科技含量;開展產業大招商,著力引進一批種植養殖、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市場營銷等龍頭企業,運用市場化手段不斷增強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上一篇:江西金溪香料產業穩健發展
下一篇:洪雅林場:奮力書寫綠色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