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廣作”家具的發源地,還有是新古典、新中式家具的早期倡導者和實踐產區。以中山、江門、深圳、東莞、廣州、佛山、肇慶等廣東省地區為中心,是國內最大的紅木家具產業區。這一地區家具制造起步較早,產業供應鏈完整、銷售市場發達、品牌優勢明顯。根據有關統計數據,廣東紅木家具企業及配套企業有上萬家,占全國半壁江山。
中山紅木家具最負盛名,從木材的集體采購、真空烘干,到產品的造型設計、精雕細刻、人工打磨、環保上漆,再到產品的高科技檢測、網絡化銷售,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產鏈和產業配套。其中,中山大涌于12月初通過了“中國紅木家具生產專業鎮”復評。江門新會、臺山成為全國最大的古典家具產業集群,深圳成為國內最大的紅木原材料交易基地。廣州、佛山、東莞、肇慶近年亦明顯加大了紅木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
浙江東陽
浙江東陽有千余名的木雕歷史,享有“中國木雕之都”、“全球木雕產業合作基地”、“中國紅木(雕刻)家具之都”、“世界木雕之都”的美譽。將東陽傳統精雕工藝與紅木家具有機結合而形成的藝術家具是“東作”的特色。
東陽形成以南馬、橫店、經濟開發區為主導的家具制造工業群,是全國紅木家具生產銷售的重要產區。根據資料顯示,東陽紅木家具企業1300多家,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從業人員10萬多人,全國用于家具制作的進口紅木材料60%以上都消耗在東陽。
福建仙游
福建仙游紅木家具產業依托深厚的工藝美術產業進行發展,形成了鮮明特色的“仙作”。數據顯示,仙游古典工藝家具生產企業4000多家,從業人員20多萬人。近年來,仙游古典工藝家具高檔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70%以上,先后獲得“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等多個國際、國家級區域品牌榮譽稱號,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藝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京津冀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紅木家具主要生產和消費地區之一,包括北京、天津、大城、青縣、淶水、滄州、遵化、唐山、衡水。歷史上,京津冀地區的優秀木匠師傅活躍于豪門大戶甚至在紫禁城造辦處從事家具制作,形成十分有名的“京作”。
如今,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不少老牌企業紛紛向河北轉移。資料顯示,河北淶水的紅木家具加工制作已有300多年歷史,目前該縣從事紅木家具生產的企業達786家、從業人員達1萬余人。而河北大城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擁有紅木家具生產企業1000多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年產值60多億元,享有“中國京作古典家具之鄉”的美譽。
江蘇及上海
江南自古人杰地靈,深厚的人文沉淀醞釀了蘇作家具的文雅端秀。名揚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蘇作家具為主。至今,蘇州、無錫、常熟、南通仍保留純手工家具制造,是極具區域性特色的紅木家具產業區。在《2019年江蘇省紅木家具行業企業名錄》中記錄有637家紅木家具企業,企業大多規模不大,產品銷售以當地為主,因而國內市場份額相對較少。
上海地處于江浙之間,是中西方商業的交匯點。民國海派紅木家具不僅風靡了20世紀前葉的上海,而且引領了中國家具變革的潮流。如今的海派紅木家具依然受到消費市場的歡迎,一批有影響的企業依然活躍在市場上。
廣西
廣西紅木家具產業起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依托政策和背靠東南亞的區域優勢,得到了快速發展。廣西絕大多數紅木生產、經銷企業集中于憑祥、東興。目前,廣西大部分紅木企業仍屬加工半成品的紅木加工廠,從越南進口紅木半成品,簡單加工后進行銷售,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集群。
山東
山東,古稱齊魯,是中國最具傳統文化底蘊的區域,也是經濟大省。文化傳統與經濟發展的雙重碰撞,成為山東紅木家具產業發展的有機沃土。近年來,山東形成以濟南、淄博為主的兩大主產區,涌現出大量實力品牌。同時,在濟南、青島、煙臺等地,也已形成頗具規模的中心賣場。生產基地與消費市場重合發展,加速了山東市場的全面崛起。
云南
云南的紅木家具主要產自于瑞麗。2008年,瑞麗確立了“把紅木產業作為優勢特色產業來打造”的戰略,劃出1000畝土地建立產業園區,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推動“瑞麗紅木”集群化發展。瑞麗紅木家具產業從最初的低層次過境販賣發展到今天的集原料采購,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但是產業的集中度低,在當前高度競爭化的市場結構下,當地品牌和產品在全國紅木市場上普遍缺乏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