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有機碳庫,全球土壤有機碳庫為1。5萬億噸,大約是陸地生物碳庫的3倍、大氣碳庫的2 ~ 3倍。但土壤碳庫既是二氧化碳的“匯”,也可能是“源”。土壤是“碳匯”,是因為土壤里的有機碳最初都來源于大氣,植物先通過光合作用將CO2轉化為有機物質,然后有機質里的碳通過根系分泌物、死根系或者殘枝落葉的形式進人土壤,并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轉變為土壤有機質存儲在土壤中,形成土壤碳匯。
簡單來說就是土壤可以通過植物從大氣中吸收、轉化、存儲二氧化碳。但是土壤具有生命力,也會呼吸,即土壤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和植物根系都能夠通過呼吸作用排出CO2,此外,淹水稻田還會排放甲烷氣體等,這些氣體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將有機碳含量高的森林與草原土壤開墾為農田,或者植被的破壞,以及農田的耕作、施肥等管理措施不當,都會造成土壤有機碳含量下降,使土壤成為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而對于全球土壤碳循環來說,即使一個很小的擾動也會引起氣候很大的變化。
所以,考慮固碳減排問題決不可忽視土壤碳庫“源”或“匯”的作用。保護土壤及其植被的健康,是土壤發揮碳匯功能的關鍵。
上一篇:退耕還林二十載 生態經濟雙豐收
下一篇:中國土壤碳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