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時報11月23日報道(記者 馬雨晶 趙恒) 青山綠水,盛世綠博。
11月18日,歷時1個月的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在貴州都勻閉幕。
綠水青山新畫卷、生態文明新標桿。作為展示我國國土綠化成就的窗口、交流生態建設經驗的平臺、宣傳生態文明理念的陣地,本屆綠博會展示了我國國土綠化的新成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景象。
本屆綠博會雖落幕,但綠博會詮釋出的“以人為本,共建綠色家園”的綠色發展理念,永生不息,未有窮期。
順勢而為,傳遞綠色發展新理念
本屆綠博會綠博園規劃面積1959公頃,森林覆蓋率69%,核心區面積399公頃,為歷屆最大。
綠博園采取“范式傳承、順勢設計”的設計理念,借鑒國畫“點”“染”技法,在山水中做點綴而非搞破壞,充分尊重和巧妙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原生植被,大面積修復廢棄礦山礦坑,打造出一心、兩帶、兩環、五區、四大風貌區和10個主題區。
“以天然山水為本底,造園興綠卻不破壞山水之勢,這是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延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分院副總工程師唐進群說。
本屆綠博會除了設計理念上的順勢而為,更有56個室外展園薈萃各地綠化成果,900多種植物增姿添色。
貴州園詩意風雅,建出了濃縮版的山水田園;重慶園的垂直綠化,展示了山城復合立體的綠化新姿;強軍園通過將軍事元素融入園林景觀設計,展現綠色軍營建設成就。北京園真意閣、陜西園大雁塔、湖北園黃鶴樓、廣州園小蠻腰、法國中世紀古堡等,一步一景,形成了一幅“詩意人文山水園林”長卷。
云南的山茶、廣西的桂花、山東的紫薇……各種特色植物在展園一一呈現,400多種珍稀花卉林木在這里落地生根,100多份植物標本展示在多樣性物種基因庫的珍稀植物標本墻上。
30天的辦會展期里,綠博園里還舉辦了國土綠化成就展,插花花藝競賽,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毛尖茶產品展銷,文藝表演等活動,全面展示國土綠化成就。本屆綠博會綠博園先后舉辦活動1200余場,吸引省內外嘉賓游客52萬人次入園參觀,實現園區直接經濟收入1280余萬元。
落地貴州,為當地發展創造新機遇
本屆綠博會是我國第一次在西部省份、第一次在少數民族地區、第一次在非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第一次在高原山地舉辦的綠博會。
為什么本屆綠博會選擇落地貴州都勻?其最大的優勢就在于生態。
作為“兩江”上游生態屏障,貴州生態區位至關重要。2012年以來,貴州持續不斷實施退耕還林、“兩江”防護林體系建設、天然林保護、水土保持等生態建設與保護工程,全省森林面積不斷擴大,2019年,貴州森林覆蓋率達59.95%。
貴州森林面積達1.58億畝,為耕地面積的兩倍以上,同時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區。加快生態價值轉化成為貴州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
為此,貴州大力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開展森林復合經營,發展森林康養。2019年,全省林業總產值達3300億元,以竹、油茶、花椒、皂角為主的特色林業產業基地面積達944.39萬畝,產值達118.35億元,提供穩定就業崗位達23.24萬個,帶動280.67萬人實現增收。全省林下經濟面積2048萬畝,產值超220億元,聯結農村人口274萬。全省共建設森林康養試點基地79個,涉及農戶7277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92戶。
中國綠化博覽會的永久性主題是“以人為本,共建綠色家園”。本屆綠博會的副主題是“綠圓中國夢,攜手進小康”。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綠博會的舉辦對筑牢貴州乃至西南地區綠色屏障、發展綠色經濟、營造綠色家園、培育綠色文化將起到示范和促進作用,有利于貴州的脫貧攻堅和小康事業。
“本屆綠博會的舉辦對貴州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它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對帶動地方開發、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貴州省林業局副局長張富杰說。
揚帆起航,續寫國土綠化新篇章
中國綠化博覽會是我國林草領域組織層次最高、展示內容最全、影響力最廣的國家級展會,每5年舉辦一屆。
從2005年開始,從江蘇南京到河南鄭州、天津武清,再到今年的貴州都勻,綠博會跟著國家五年規劃的節點,每一站都有新的收獲,到了今年的“十三五”收官,我國國土綠化成績更加奪目。
“十三五”以來,全國林草系統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生態建設,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面推進科學綠化,著力提高森林質量,持續推進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建設。全國完成造林5.18億畝,治理沙化土地1.35億畝,參加全民義務植樹的人數累計達28億人次,植樹(含折算株數) 116億株。新增國家森林城市98個,認定公布國家森林鄉村7586個。
而在數據的背后是國家的頂層設計,是層層的資金投入,是大工程的規模建設,是機制創新、全民參與……
貴州通過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重度和極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積由2005年的786.75萬畝下降到2016年的422.7萬畝,減幅達46.27%;延安20年累計退耕還林還草1077.5萬畝,植被覆蓋率由2000年的46.35%提高到2019年的81.3%,森林覆蓋率由不到30%達到53.1%,入黃泥沙由退耕還林前每年的2.58億噸降為0.31億噸;黑龍江全面深化林草改革,2016年以來重點國有林區有林地面積增加39.34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2.45億立方米……
2019年,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布研究報告顯示,地球與20年前相比有了更多的綠色。僅中國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到全球植被總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其中,中國植樹造林貢獻最大。
增綠的同時更加注重“兩山”轉化。
2019年,我國林業總產值達8.07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1600億美元。我國成為世界上林業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和林產品生產、貿易、消費第一大國。全國經濟林種植總面積達6億畝,總產能近2億噸,總產值超過2萬億元,林下經濟產值達8900億元。
綠博會在貴州都勻站畫上了圓滿的逗點,青山綠水的故事永不落幕,我國國土綠化的腳步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