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壩上地區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40萬畝,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林森林公園。地處壩上高原,長期為清代皇家獵苑,成就了這里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浩瀚的林海、廣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和眾多清代歷史遺跡。
這里夏季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 ;秋季層林盡染,滿山遍野的楓葉,流金溢丹;冬季白雪皚皚,玉樹冰花,一派北國風光。這里同時也是灤河與遼河的發源地之一,因此被譽為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攝影家的寶地。夏季避暑觀光、秋季欣賞紅葉、冬季觀林海雪原,著名的景點有:康熙點將臺、泰豐湖、七星湖濕地公園、塞罕塔、神龍潭、木蘭秋 文化園和十里畫廊等。
攝影/陳建偉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屬清朝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木蘭圍場的滿語名稱為“木蘭輝罕”,漢譯為“哨鹿設圍狩獵之地”,地跨蒙古高原的南部邊緣,處于陰山山脈東端、大興安嶺山脈南端、燕山山脈西北端匯合處。塞罕壩在遼、金時期,被稱作“千里松林”,曾生長著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朝入主中原后,為了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綏服蒙古,防備朔方,治兵振旅,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設置“木蘭圍場”,成為皇家獵苑。但到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開圍放墾以后,森林植被逐漸被破壞,后來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奪采伐和連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退化為草原荒丘,呈現“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新中國成立后各級政府相繼建立國有林場,封養保護起天然次生林百萬畝,森林植被和生態環境逐步恢復。
公園現有7.1萬公頃風景林,以及遼闊的草原、奔騰的馬群,令人心馳神往。鳥瞰全園,茫茫林海隨地形起伏而高低錯落,雄偉壯觀。藍天白云下,風景林交相輝映,四季景色優美如畫。春季一片嫩綠,綠樹鮮花掛著晶瑩的露珠,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夏季百花盛開,繁花似錦,金黃色的金蓮花、山罌粟、蒲公英,紫紅色的地榆,雪白的走馬芹花、銀蓮花,粉紅的柳藍,藍色的飛燕草、華北烏頭等,一簇簇,一片片,艷麗多姿,美不勝收。秋季,大地披上金裝,在近千平方公里范圍內,赤、橙、黃、綠色彩紛呈,景色誘人,讓人流連忘返。冬季,茫茫雪原上,云杉、樟子松、油松,銀裝素裹,傲然屹立,樹上的冰掛晶瑩剔透,還有那不凋的紅果在白色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嬌艷嫵媚,更有覓食的珍禽異獸出沒,不時給人帶來意外驚喜。公園屬內蒙古高原邊緣及壩上山地。壩上東部為草甸,邊緣部分向下切割為深谷;西部為波狀起伏的沙丘,地勢開闊。園內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山峰十余座,峰、巒、谷、坡、崗、嶺、崖、壁,多姿多彩,各有千秋。公園壩緣山地較為集中,有的高聳壁立,有的清秀迷人、婀娜多姿。亮兵臺最讓人稱奇,一塊天降巨石兀峰突起,矗立在萬頃林海之中。
塞罕壩除人工營造的針葉林外,闊葉林景觀也 葉林外,闊葉林景觀也很美麗。供圖/全景
塞罕壩降雨充沛,植被豐富。地帶性植被主要是以興安白樺和華北落葉松為主要樹種的森林群落和以羊草為優勢種、伴生以兔毛篙和其他雜草類的草甸草原。森林與草原互相鑲嵌,錯落有致,連綿不斷。全園有維管植物81科312屬659種,野生動物100多種,包括豹、鹿、黃羊、黑琴雞、天鵝、細鱗魚等珍稀動物。
豐富的植被和降雨使得塞罕壩成為眾多河流的發源地。東部為遼河支流老哈河上游陰河的發源地,西部為灤河支流伊遜河發源地。河道眾多,曲折蜿蜒,水流清澈,潔凈甘純。在河道低洼處,形成了許多湖沼,如七星湖、塞罕湖、沙腦泡子等,星羅棋布,面積約5000公頃。一龍泉、二龍泉、玉皇溪等泉流隆冬不凍,給公園帶來無限靈氣。
作為清代皇家獵苑,康熙、乾隆、嘉慶三位皇帝幾乎每年的夏秋季節都到塞罕壩舉行以避暑圍獵為主要目的的木蘭秋 ,留下了眾多人文歷史景觀和神話傳說故事。當年作為御道的梨樹溝,是康熙皇帝最為欣賞的自然風光所在,故在此安營扎寨,并親封了御道溝、上營盤和買賣街等地名。這里還遺存著烏蘭布通之戰古戰場遺址、康熙亮兵臺和十二座聯營等人文古跡。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在北半球最大的人工林場——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人工林森林公園。先后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最佳森林公園、中國最具影響力森林公園、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榮譽稱號。
下一篇:探秘武夷山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