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東道國活動小微濕地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研討會在武漢線上線下舉行,推動小微濕地納入濕地保護修復整體工作。
小微濕地是指面積在8公頃以下的小型湖泊、水庫、坑塘、人工濕地、河溪、溝渠等。2018年,在《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我國提交的“小微濕地保護”決議草案獲得大會一致通過,成為公約決議并列入公約科學技術委員會2019—2021年工作優先領域。2019年,國家林草局《關于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推進鄉村小微濕地保護建設,出臺鄉村小微濕地保護和修復標準,并在江蘇省常熟市舉辦全國首屆小微濕地研討班。2020年,全國濕地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立項編制《小微濕地保護與管理規范》國家標準。
目前,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湖北等10余個省(區、市)已陸續開展小微濕地保護修復與管理。國際濕地城市重慶市梁平區利用淺丘地帶中的溝、塘、渠、堰、井、泉、溪、田等濕地資源,探索推廣“小微濕地+環境治理、有機產業、民宿康養、生態旅游、自然教育”模式,在400余個小微濕地構建鄉村濕地生命共同體,形成經濟作物種植、水產養殖、濕地康養、濕地旅游四大生態支柱產業。江蘇省淮安市將24個小微濕地劃分為生境恢復主導型、水質凈化主導型、景觀營造主導型,打造濕地鄉村(社區)17處,推廣基于濕地產業與生境恢復融合發展、濕地生態凈化主導功能、濕地景觀休閑主導功能3種小微濕地建設模式。
在正在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分會場提出了《加強小微濕地保護與管理》決議草案。中國還將推動成立國際小微濕地聯盟,參與編制小微濕地保護管理指南。
研討會還就《鄉村小微濕地保護修復與合理利用模式研究》《小微濕地保護與管理規范》《加強小微濕地保護與管理》等我國小微濕地領域重要成果進行發布與推介。
研討會由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重慶市梁平區人民政府、江蘇省淮安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梁平區林業局、淮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南京大學濕地與灘涂研究中心、濕地科學家學會歐洲分會承辦。